中国工厂丧失优势 服装订单流向国外
生意社6月16日讯 随着成本压力的上升,中国外贸企业一个不愿面对的趋势已经开始形成。很多国际品牌,例如H&M、ZARA以及CHARMING等,将订单转向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尼及巴基斯坦等国家。大批量的大客户订单开始向国外流失。
原材料价格
剧烈浮动
部分服装厂老板说:“因为原材料价格变动太快,很多供应商每天的价钱都在变动,我们无法和客户谈生意。”还有出口服装企业老板反映:“原材料的报价只能保持10天左右,但是这样的报价对很多客户来说就和没有报价一样,因为很多客户都是现在下几个月后的订单。这样让客户都很难接受。”
这样的情况已经成了很多企业的家常便饭,面料的价格浮动根源是棉花价格的不确定性。记者了解到,同样的面料2010年末的价格是每米11.5元,到2011年初,不到一年的时间每米涨了2元。有的面料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就上涨了5%-20%,这样的价格变动让商家无法接受。
人员成本
大幅提高
今年年初,很多纺织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也上演了不同的“抢人大战”,“用工荒”的问题在逐渐蔓延。
某服装厂老板说:“现在很难招到工人,都在要求提高工资,提高待遇。但是这样一来无疑就提高了成本,出厂价自然就高了很多。”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工人的工资也在逐步上涨。据了解,今年以来,共有27个省区市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江苏、浙江、广东等外贸大省的调整幅度都在10%以上,一些省份甚至超过了20%,这也就直接造成了生产物涨价的原因。
而在越南和巴基斯坦,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力价格仅为中国的1/3,在这些国家生产无疑比中国便宜了很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估计,如今孟加拉国是排在中国和土耳其之后的第三大服装出口国。
进口服装
仍存隐患
今年5月深圳检验检疫局依法监督销毁了一批不合格进口服装。该批服装是从意大利进口,共55件,货值4725美元。今年6月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销毁今年来查获的79批万余件不合格进口中高端服装,不合格产品的主要产地为韩国、意大利、葡萄牙、摩洛哥、西班牙、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等。不合格的原因是PH含量超标、色牢度不达标等。
ZARA更是质量黑榜上的常客,中国消费者是“菩萨心肠”,任其犯错。向来都是我国出口国外的服装要受到严格检测,合格才可以“走出国门”,而“走进国门”的国外品牌却很少有人关注它的质量问题。
虽然服装品牌订单大量流向国外,但是也应该严格把控质量关。中国消费者应该抵制所有不合格的产品,这些大品牌也应该严格把关自己的质量,如果一直都是以这样的“姿态”来面对消费者的话,那早晚会砸了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