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北娜:在挑战与机遇中建设棉纺织强国
生意社6月28日讯 未来棉纺织行业发展将重点围绕科技发展和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提升效益方面加大力度。今后五年,棉纺织行业将在转型增效、贸易合作方面进行发展。
过去的几年,中国棉纺织行业一直致力于推进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和提高产品创新能力;致力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区域转移,强化产业集群的效益;致力于产业的延伸与上下游合作,推进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提倡品牌建设和人才培养;致力于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扩大对外交流。
截至目前,我国棉纺织行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量稳定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
首先,在产能方面,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环锭纺12000万锭,转杯纺232万头,织机126万台,比2005年分别增长54.90%、57.18%和31.1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我国纱产量为2717万吨,布产量为800亿米,国家发改委电视电话会公布棉花用量为1100万吨,中国化纤协会统计用于棉纺行业的化纤加工量约为1000万吨,则按纤维加工量折算的纱产量应不到2100万吨,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纱产量有出入。
其次,在进出口方面,我国棉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近几年,我国棉制纺织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继续增长,出口产品档次逐步提高,价值链得到提升。自1995年至2010年,我国棉纱线的进出口贸易数量一直为逆差,2010年数量逆差达到历年最高值为58.7万吨,金额达9.6亿美元,反映出我国生产用纱线存在缺口、进口纱线成本较低的客观现实。而我国的棉织物贸易顺差则逐年增长,2006年和2008年贸易顺差值更是实现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贸易顺差金额达70.2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78.6%。2010年棉织物出口78.8亿米,同比增长20.2%,进口8.6亿米,同比下降7.7%,这说明我们棉纺织档次和种类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第三,在产业升级方面,我国棉纺织行业在近五年来转型比较快。目前,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大,细纱机长车、自动络筒机的需求增长较快,耗电高、劳动生产率低的环锭细纱机、以及小剑杆无梭织机已加入到更新淘汰的行列。
第四,在品牌建设方面,我国棉纺织行业也取得不错的成绩。目前,我国纺纱织造能力世界第一,并且拥有紧密纺、转杯纺和高速无梭织机的数量全球第一;棉纺织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升,2010年,1.2万余户棉纺企业中,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统计的前100户企业的产能达全行业30%,为企业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已有27家棉纺织企业的35个产品品牌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今年1~4月,我国棉织物总体形势比较良好,但从目前情况看,5月形势不容乐观。从市场运行情况看,3月之前,棉花、棉纱价格都保持强劲势头,但4、5月,都出现快速下跌,进入6月份原料跌势趋缓。原料价格的持续下跌,严重影响企业的市场信心,行业目前“高价库存,低价产品”的状况严重影响整体盈利能力。纺织企业正在通过产品研发、新型原料的应用等措施积极应对。
我们清醒地看到行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原料价格大幅波动,致使棉纺织企业陷入尴尬境地;国际市场复苏的不稳定、不平衡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是我国棉纺织企业不可避免要面对的首要难题;棉纺织行业生产成本的大幅增长,劳动力不足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税负,棉纺行业税收“高征低扣”的问题已经使企业利润空间大大缩小。迫切希望各方共同努力,稳定棉价,提振行业信心,克服目前困难,促进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未来棉纺织行业发展将重点围绕科技发展和持续发展两个主题,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品牌建设、市场拓展、提升效益方面加大力度。今后五年,棉纺织行业将在转型增效、贸易合作方面进行发展,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
在转型增效方面,我们认为纺织纤维的加工总量还会继续增长,纺纱能力和纱产量也会增长,对应棉花消费仍然会有增长。发展的重点是要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质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先进装备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力,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走智能化、低消耗、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利用科学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国际贸易合作方面,积极发展互惠互利的多边贸易。对出现的各种贸易违约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要进行制裁。
目前,国内棉价低于国际棉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认为这是一个取消滑准税的很好的时机。在进口配额不能取消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配额发放能更加倾向于纺织生产企业,以提高我国棉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棉纺织行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危机时代,我们有充分而坚定的信心,要以国家宏观政策为指导方向,以《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目标,团结全行业的一切力量向“棉纺织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