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缺乏:日本纺企“中国+1”模式很艰难
生意社7月4日讯 越南、孟加拉等作为“中国+1”模式的周边产业附着型国家,目前正面临着生产资源日益紧缺的状况,主要源于以欧美为首的大订单企业掌握了当地有规模有实力的工厂资源。对于初来乍到的日本企业来讲,增加订单数量、建设自有工厂及与当地合作企业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泰国的面料加工生产经验比较丰富,但是针对日本市场提供专业缝制加工的工厂还很少,多以承接欧美市场订单居多。随着日本与泰国签署经济合作协定(EPA)的新进展,泰国对日出口市场前景被看好。但商社负责人透露,确保稳定的生产资源非常困难。虽然不断有各大服饰品牌进入泰国当地调研、考察,但都因生产资源紧张而最终放弃。日本纺织业最近热衷于在中国周边国家开拓第二加工基地,欧美企业对此也早有涉及。但欧美企业多以一个自然年为单位与生产厂家保持合作,相比而言,日本企业的半年合作模式使其在当地获取生产资源变得更加困难。
孟加拉已逐渐成长为世界为数不多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其主要客户为欧美大型零售商及SPA(生产型零售业)。该国品质精良的精锐工厂的最小订货量均以万为单位。由于看好这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与特惠关税的优势,日本企业也逐渐入驻。然而,日企订单常因规模小、生产周期短而一度被孟加拉生产商拒绝。但随着日资生产加工厂大量进入孟加拉,使得纺织品加工格局在逐渐发生变化,日资加工企业作为一股加工基地的新生力量最终找到了市场。
仅次于中国,越南是日本服装进出口的主要目的地。1~4月,越南对日本服装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0.7%(以重量计),目前订单数量仍在增加。但由于生产加工资源不断出现告急状态,尽管越南希望再多接一些商社及缝制工厂的订单,然而应付现有订单的生产已非常吃力,只能考虑扩充生产规模以解困境。另外,扩大合作工厂的生产规模需要大批资金,但贷款利息非常高,资金面需要强有力的支持。
受经济制裁的影响,缅甸不存在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竞争,但这里日本企业之间以及与韩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从去年开始,仰光市内的欧洲、日本、韩国人日益增加,并于去年年底进入了建设高峰期,人力成本也急剧上涨,普通劳动者的月薪从2008年的约30美元上涨到了现在的60美元左右。有不少优质工厂的工期已经排到了一年半以后,但能否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仍令人担忧。
曾经集中在中国加工生产的订单,受生产资源限制,被分散到周边各国生产加工的趋势已非常明显。但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还存在原料资源匮乏、物流等硬件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
“中国+1”模式固然很好,但继续开拓周边诸国资源的企业透露:周边国家产能低、不遵守交货期限及由此带来的航空运输成本增加等问题使综合成本比预期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