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服装”:何日从环保概念到产业 (组图)
生意社7月6日讯 6月中旬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上,一则消息引人关注:“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被第一次写进了我国纺织工业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由此,关于“再生服装”这个新概念正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究竟何谓“再生服装”?辽宁省在这方面已做了哪些铺垫工作?“再生服装”如要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破解?带着新鲜和好奇,记者对相关部门、研究机构以及服装加工企业进行了采访。
10多年前辽宁省就有研究机构
花生壳、玉米皮都能做成再生纤维
新华社曾报道,按照我国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支持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已经有了一个预计的“进度表”:在未来5年内,初步建立起纺织再生纤维回收循环利用体系,到2015年全国纤维加工总量可望达到5150万吨,其中15%为再生纤维。
“其实,在废旧纤维循环利用上,我省的研究工作还是比较超前的,早在10多年前就出现了研究机构。”当记者就“再生服装”这一新事物采访省纺织行业协会时,相关人士向记者这样说。
原来,在1996年,大连轻工业学院(2007年改为大连工业大学)建立了重点实验室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这也是我省第一家纤维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研究机构。在它之后还有其他类似研究机构成立。
7月4日,记者来到大连工业大学绿色纤维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采访。在实验室里,几名硕士研究生正在导师于永玲教授的指导下做实验。令人感到新奇的是,他们做实验所用的竟然都是废弃物:花生壳、废麻、丝瓜络、玉米皮等等。
于永玲教授介绍说,这些废弃物在经过科学处理后,均可以制成再生纤维,重新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于永玲正是这个实验室的倡导者和建立者。她说:“如今地球环境污染加重,各类资源日渐紧张,对纤维进行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节约大量资源,还能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纤维的消耗量是非常惊人的。仅就2009年我国大陆地区的纤维废弃物总量看,数字就非常庞大:当年纤维加工过程中产生废弃物360万吨,消费过程中产生纤维类废弃物总量为234万吨,总计为594万吨。
于永玲说:“如此大量的纤维废弃物,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起来,它将变成一笔多么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