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服装企业难破棉价魔咒 品牌商成最后赢家
陈明星称,如果客户认可自己的服装风格,自己涨价的话,对方还可以接受,但接受程度没以前那么高。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客户订单的波动。
东亚期货农产品(000061)分析师徐舟称,服装厂商涨价的结果愈加导致了纺织服装行业的订单的持续减少,原料采购意愿进一步下降。事实证明,棉价上涨期间,很多客户尤其是国际采购商已经减少在中国的服装采购量,而转为去越南、柬埔寨等地采购。
棉价跌催生采购商降价欲望
在棉价上涨期间,中山市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下称“霞湖世家”)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霞湖世家成立于1997年,目前年T恤生产能力达500万件/套,运动服100万件/套,毛衫100万件/套。
“去年棉价上涨之前,我们就囤积大量棉纱。我们现在销售的80%都是之前囤的。但今年已经用完了。现在是用多少买多少。”霞湖世家总裁郭长琪对今年的市场环境依然存在担忧。他认为现在市场上存在一种误导,觉得棉花降价了这么多,服装企业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要求服装企业也降价。
“棉价下跌会造成市场恐慌,别人不敢下单,下单还会压价,服装企业的利润其实减少了。”郭长琪称,棉价涨跌对服装企业的影响,要看产品中棉花所占的比例有多大。越是复杂而时尚的衣服,棉花所占比重就越小,人工、设计等的比重就会相应增加。而越是量大而简单的衣服,人工等费用就少,棉花所占的比重就会变大。“一般而言,棉花所占成本的比例并不多,只有百分之十几。80%多的东西没有跌,只有百分之十几的东西跌了,让市场误导为服装企业的成本跌了很多。现在棉花跌了30%,对于服装的成本而言,仅仅是跌了3%-5%,但在服装生产周期内,人工费用、租金等上涨3%到5%都是很正常的,这样一来,棉花(价格)降了30%,但今年衣服跟去年衣服的成本其实是一样的。”
广东省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黄锦权也认同这种观点,他称,原材料只是服装企业成本的一部分。而对于做品牌的企业,成本更主要不是在于原材料,而在于人工、研发、设计、管理、品牌推广等费用。
郭长琪坦言:“如果棉价不降,我们还有理由涨一部分价给客户。但是现在棉花降价了,我们不但没有理由涨价,人家反而会觉得应该要降价。对于现在的市场,便宜一点点是不够的。棉花降了(每吨)一万块,对棉花来说是降了30%,对于服装而言只是降了3%-5%,但服装订购商却希望你降10%,甚至20%。我们好一点的利润也就在10%-15%。好的厂家,如果你说的算,可以不跌,但如果你说的不算,这样勉强跌下来,明年就更难做了。”
凌方才也告诉记者,有客户已提出了降价的要求。“市场接受不了现在的价格。棉价(每吨)3万多(元)的时候,大家都在挣扎,这个价格对大家都难,他们当时之所以能够接受,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得太厉害。现在棉价降下来了,我们再来谈订单的时候,对方肯定要求你让出一部分。”凌方才也表示,棉价下跌带来的利润好转应该会反映在下半年,因为“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是在消化去年棉价上涨的结果”。“从整体上,我们的毛利可能因为棉价的降低而提高3到5个百分点。接单时跟客户也比较容易达成一致。”
从源头锁定原材料的隐患
市场的波动让服装厂商很无奈。凌方才感慨称:“前年棉价还是(每吨)一万多;去年棉价冲破(每吨)三万的时候,却有人看高到(每吨)四万;现在却跌下来了,(每吨)两万五,比最高的时候降了(每吨)一万多。但是,是不是已经到底了呢?谁也不能确定。价格的波动谁知道啊?”
作为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服装企业似乎无法摆脱被原材料价格波动束缚的局面。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凌方才称,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有意从源头上把控原材料,将供应链延伸到产业的上游,以保证利润,即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我们公司有相对比较强的财力,在国外也有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我们希望通过大客户的订单带动,施加对如棉花扎花厂、纺纱厂、纺织厂、印染厂等上游企业的影响,与他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比如,可以让棉纱厂发多少棉纱到服装厂去,而不是说发一张单到服装厂去就算了,而是可以跟源头上游的供应商建立联系。服装厂有时跟他上游的原材料工厂会因为价钱、欠款、质量等问题产生矛盾,而通过我们这种采购模式,可以让供应链的效率提高起来,让成本降下来。”
不过,让凌方才担心的是高库存的隐患。“因为订单周期比较长,如果不能很快将原材料消化在成品上,就会造成积压,遇到价格下跌就会很惨。”
在过山车的行情里,服装企业的经营并不好做。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能把控原材料,更希望原材料价格趋向平稳,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能力去完善产业链。
陈明星称,服装企业可以往高端面料、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精纺的东西可能受影响没那么明显。相对来说,面料好一点,附加值高一点,市场也会偏于稳定一点。”
郭长琪坦言,棉价过山车的行情将加速服装企业的分化进程。“服装企业已经过了低门槛的时代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么倒闭,要么就高利润。服装企业应该通过投入高成本进行研发设计,不断更新产品,以获取高利润。”
谁在导演过山车行情?
之前棉价上涨,不少人将其归因于供求不平衡。
去年中国服装(000902)行业外销暴增。据海关总署统计,去年1到8月,服装出口802.9亿美元,增长1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5.1亿美元,增长32.3%。而从内需市场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去年1到9月,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000亿元,同比增长24.0%。而在供给上,囿于棉花播种面积的减少以及气候影响,对棉花产量预期降低。全球棉花供给也不容乐观。据美国农业部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1年度全球棉花供给同比下降6.6%,需求统计增幅4.68%,库存消费比降至36%,达到21年来的新低。印度作为较大的产棉国,也控制棉花出口,减少了国际棉花的供给。整个产业链供不应求,刺激了棉价的疯狂上涨。棉价上升又造成农民惜售,一些企业增加储备,大量吃进,以便在更好的行情的时候抛出,这些也都进一步推高了棉价。
凌方才称,其实中国棉花的缺口每年都有,但也就是300万吨左右的水平;棉花收成不好每年都有,但这些因素都在去年被放大。“从现在棉价降下来的情况看来,供需矛盾并没有价格反映的那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