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射阳棉花品级下降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http://www.texnet.com.cn  2011-07-22 09:07:16  来源:中国棉花交易网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07月22日讯

  棉花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又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棉花品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到纺织品质量的提高和人们衣着条件的改善,更与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紧密相关。近几年,素有棉花生产大县之称的射阳县的棉花质量,在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等项指标上还较为稳定,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年际间波动较大,特别是棉花的品级大幅降低,已经或将影响到纺织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一、棉花品级变化情况

  射阳属于沿海棉区,生产的棉花历来以色泽乳白品级高,内在质量优良适纺性能好而倍受省内外棉商和棉纺企业的青睐。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具有棉花加工资质的企业,除自觉执行国家《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外,还自提标准,自加压力,较好地保证了地产棉的质量,建树了射阳棉花的良好形象,与一批大中型纺织企业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使棉花的收购、加工与销售同步进行。市、县纤检部门每年都要对产地不同品种的棉花进行品质分析,对企业收购、加工的棉花质量进行跟踪检验。资料显示,在2007年前,全县2级以上的高品级棉每年都有一定的占比,尤其是在棉农田里采取的新棉品质分析与企业加工后的皮棉检验结果,品级都比较接近或一致,连续多年平均品级保持在3.0级左右,“虹纬”、“银佳”牌皮棉还获得过江苏省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全县收购入库皮棉10.1万吨,基本以2-3级当家,累计占比84.6%,其中2级棉的比例达到25.6%,平均品级为2.9级。

  近几年,棉花的品级逐年下降,且级差越来越大。以总体收购加工质量较好的400型企业为例,国家仪器化公证检验结果,2008年全县6家企业公检37154包8347吨,平均品级为3.3级,与上年基本持平。2009年10家企业公检26466包6027吨,平均品级为3.8级。2010年在12家企业公检23706包5328吨的棉花中,基本没有1-2级的高品级棉,即使3级为数也极少,仅有6包,而4-5级累计占比达到90.03%,平均品级4.6级,较前两年分别下降了1.3级和0.8级。

  棉花品级低增加了销售的难度。2011年春节过后,全县的棉花市场出现了一些怪异的现象,一方面部分棉纺企业由于定单在手,库存不足,四处找棉花。而另一方面,棉花企业库里有货就是卖不出。对此,县棉花协会曾做过调查,除了棉花、棉纺产品销售价格连连受挫,供求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国家银根连续从紧,企业资金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库存的地产棉品级较低,不能满足纺织厂纺高支纱、织高档布的需要,无形之中增加了库存棉就地销售的难度。

  二、棉花品级下降的主要原因

  今年6月,射阳县棉花协会会同纤维检验、作物栽培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就全县棉花品级下降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和探讨。认为棉花品级的变化固然与天气状况、棉种质量、种植水平等有一定的关联,但从近几年的气象情况和品质分析报告看,不应该出现这么大的悬差。首先,气象情况。从2008到2010连续3年,对棉花生产、品级影响较大5-12月份的降雨量(毫米)和雨日(天数)分别为724/101、842/105和792/72,虽然每年也都有一些对棉花生产不利的天气出现,但年际间还较为稳定。相对来说2010年的天气状况还要好于前两年,从棉花上市的10月份到12月份采摘、收购基本结束,3个月的时间,累计降水仅有33.8毫米,特别是从10月27日到12月11日,连续46天没有明显降水。其次,棉花品质分析报告。市驻县纤检所在新棉收购前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全县各镇、区、场40个植棉户、20个左右品种的棉花采样检验,结果显示,最近3年未经“四分”的籽棉平均品级在3.3-3.6级,经剔拣整理轧后皮棉的平均品级为3.1-3.5级,均高于当年当年企业收购加工后棉花的平均品级。因此定论,在棉花采摘、收购、加工以及市场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是导致棉花品级下降的主要原因。

  1、质量意识明显淡化。意识决定行为。近几年受政策、市场、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涉棉各方特别是棉花的收购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明显减弱,不按规定程序检测棉花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引发棉农在采摘、交售过程中不再“四分”,卖潮花、统花的比比皆是。部分加工企业为了降低加工成本,省略了过去一直延用的人工剔拣和机械排僵清杂等多道工艺,降低了棉花的原始品级。在皮棉销售交易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含糊的品级概念,什么“不三不四”、“软三级”、“硬四级”等等,严重背离了国家现行的棉花品级的界定标准。

  2、宏观调控存有缺失。随着棉花大市场的形成,由于相关方面在宏观上疏于管理,影响棉花品级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接踵而至。首先经纪人无人管理。棉花经纪人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棉农,也减轻了企业的收购负荷,他们入户甚至到田收购,送货到厂,采用灵活机动便捷的方法,见花就收,有利就抛,因无人施教管理,部分经纪人为达到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择手段,掺杂使假,混等混级,致使1-2级的地产棉人为消失,践踏了优质资源。其次,质量标准形同虚设。过去混等混级收购加工属于个别现象,且能被及时发现,受到查处。而现在成了通病,“法不治众”,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再次,加工能力过剩。近几年,全县的棉花种植面积、产量都在减少,而加工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削减,使企业普遍收不足、吃不饱,抢购争原料,导致棉花质量下降。2010年棉花收购期间,全县完成质检体制改革的400型企业就有13家,暂时保留棉花加工资质的200型企业30家,而无证或没有加工资质的小企业数量还要多于有资质的企业,累计加工能力是目前棉花生产量的近10倍,僧多粥少既成事实。县棉花协会的统计,从2008年到2010年,完成质改任务的400型企业年累计收购量不足全县收购总量的16%,如果企业对质量要求稍微高一点,立马见相收不到花,迫使他们也降低标准来收购。

  3、既得利益引发混等混级。2010年在棉花收购期间,县棉花协会收集到两个以不同方式出售棉花的范例。一是海通镇某村两户棉农的交售情况。其中一户将早期的灰僵棉和二水后采摘上来品质较好的棉花,先后以每公斤7元和11.7元的价格出售;而另一户则将孬花和好花以15:85的比例拌和后以11.3元价格成交。另一个是耦耕镇某村两户棉农在同一天傍晚的售棉情况。一户将上午采摘到家的37.5公斤潮花进行了摊晒,出售时过秤只有34公斤,价格12.6元;另一户未晒,价格11.8元。从现象看,卖统花和潮花的价格都明显低于分开和晒后卖的,但细算下来,卖统花和潮花每公斤反而分别多卖了0.3元和0.28元。因此2010年混等混级卖统花、潮花成了交售的主流,虽然棉农少费了不少力,但使棉花品级大幅降低。

  三、提高棉花品级的应对策略

  棉花品级的连续下降,已引起了政府特别是纺织企业的普遍关注,必须从头抓紧,从现在做起。

  1、强化质量管理。广泛深入地宣传《棉花质量管理条例》,在新的棉花年度到来之前,全力做好棉花收购企业检测仪器设备的维修配置和收购人员的资格培训,强化源头管理,抓好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强势推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把主要精力放在新棉采摘、交售、加工过程中棉花质量的提高上。一是引导棉农在采摘、交售过程中搞好“四分”,杜绝异纤混入。二是督促企业对棉农、棉花经纪人交售的棉花都要实施“一试五定”,坚决执行“优质优价”的规定,以鼓励和提高棉农“四分”的积极性。三是鼓励企业搞好分类加工,严格执守加工流程,全面提升棉花的加工质量。

  2、严格市场管理。一是利用政府有关部门对200型企业资质重新检审的有利时机,把好加工企业的市场准入关。二是执法部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教育无照经营企业自行关停加工设备,对隐蔽、伺机加工的予以及时清除或取缔。三是对棉花经纪人的收购行为予以规范,坚决杜绝掺杂使假行为的发生。

  3、注重行业管理。一是发挥棉花协会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与质量检验、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即时发现、制止、查处有损棉花质量的行为。二是利用经过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会员单位行为自律公约》和《会员管理办法》,教育会员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一切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她,全面提升棉花的收购加工质量。三是继续建议国家及其相关部门完善和改进现行的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和补贴方式,以巩固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成果,全面稳定提高棉花质量。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棉花  品级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