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 融资难 长乐纺织业日赚一辆宝马或成神话
今年“不大好赚”
“最近的情况不大理想。”王顺晓说,最近物流公司的货运量下跌了不少,比如棉纱下降了30%,衣料和鞋料也降了一些。
往年从端午节到中秋节期间是长乐纺织业的淡季,可今年的淡季提早了,大概端午前一个月就进入淡季,预计中秋后一个月才能进入旺季。在金峰,多数纺织界人士表示“今年不大好赚”。
在中国长乐金峰纺织市场,长乐鸿鑫针织有限公司经理李波对记者说,如今的出货量已经下降很多了,春节前还是一车一车地出货,每车都有十几箱的量,现在每次都只出几箱的量,公司的存货也开始积压。但是他们家的20辆机台现在依然每天满负荷运转。
尽管市场没有去年好,但金峰的纺织企业依然开足马力。在他们看来,去年市场的火爆已经把各家纺织企业的库存消耗殆尽,现在就算卖不掉,也不用担心库存问题。此外,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订单一下子减少,一些家庭作坊和超小规模的企业陆续停产,今年情况不一样,由于去年大家都赚了钱,现在只要不亏钱,大家都在撑着。
人工和原料是问题
去年纺织业的繁荣,不仅被长乐的纺织人津津乐道,也顺理成章地吸引了当地更多民间资金,因此虽然长乐纺织业的贷款额度也受大环境影响,但是资金缺口并不明显。相比资金压力,不断上升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以及产业升级,更加考验着整个纺织业及其他传统产业。
鸿鑫针织李波表示,他们最高时一辆机台每个月的工资超过了1万元,相当于工人月工资超过了5000元,就是普通工人的工资也超过了3000元,而两年前工资还维持在两三千元,纺织业的利润越来越薄。
转移还是升级?
面对成本上升,一些传统产业已将部分生产基地转移到内地,有的企业在福建支付的月工资是3000多元,但是在内地1000多元的工资就能请到人。
省进出口商会人士认为,产业升级才是关键,一些企业已经通过流程再造,大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永泰一家纺织企业自主研发了一款高科技布料,被称为“纺织业的鱼翅”,别人一吨卖两三万元,他们能卖七八万元。但是产业升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考验着企业的实力,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大。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作坊和小规模企业受产业升级的影响最大。可喜的是,记者从长乐纺织局获悉,投入100亿元购进先进纺纱设备已列入长乐纺织行业“十二五”发展和技术改造规划。
□背景
温州企业倒闭潮传言
N21世纪综合
“浙江已有6.6万家微型企业处于生死边缘”、“温州大批中小企业倒闭”……
清明节后,坐落在温州工业园区机场大道的江南皮革,老板黄鹤携妻儿一去不复返,扔下拖欠104家供应商的1.63亿欠款,以及涉及10多家银行的债务。
4月下旬,温州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因老板严某突然“失踪”而停业。严某在离开温州前给当地政府留下一封信,称自己遇上经济危机,希望政府出面协助。
5月下旬,乐清老牌的电缆业巨头三旗集团爆发财务危机,公司因欠银行1.23亿元贷款被起诉。
今年三四月间,一场“企业倒闭潮”传言将温州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之间,关于温州企业倒闭的各种传言铺天盖地袭来。四个月之后,传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将东莞也卷入漩涡。
事实究竟如何?这场危机的波及面又到底有多大?记者遍访温州政府部门和企业主,发现目前温州尚未出现大面积的企业倒闭潮,但广大温州企业生存状况的确正陷入多年来的最低谷。
浙江省银监局和温州银监分局出具的一份调查显示,江南皮革等3家企业倒闭,问题主要在于其自身,不具普遍性。这份调查显示,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企业主因欠巨额赌债外逃致使企业倒闭;波特曼咖啡企业主因经营不善出走造成相关门店停止经营;三旗集团则由于经营战线过长又遇内部变动陷入破产境地。实体经济不赚钱,民间信贷利润高,很多企业纷纷做起资金生意。“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企业在投资上一定要谨慎。”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航这样建议。
不过,温州官方的多项调查显示,2011年前三个月,温州眼镜、打火机、制笔、锁具等35家主要出口导向型企业利润同比下降约30%,亏损面占1/4多;全市企业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认为当前资金吃紧的企业占到42.9%。
黄金时期转瞬已逝。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也认为,目前温州中小企业过多依赖银行、高利贷等间接融资方式,而在上市、股权、债权等投资商受限于目前的投融资体制,一旦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温州民间资本的自身力量会得到更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