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承接制鞋产业转移
生意社8月10日讯 随着百丽、康奈、鸿星尔克等知名鞋企纷纷入驻,一个新兴的鞋业板块正在宿州渐渐崛起。这是农业大市宿州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扩张“工业版图”、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传统农业大市宿州存在人多、钱少、底子薄的基本市情,要求其在发展中必须扬长避短。为此,宿州决定走组团、集群式的整体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之路,作为扩张工业经济总量的战略路径。抓住东部沿海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宿州顺势而为、科学承接,依托区位交通、劳动力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打造中国制鞋产业集群转移中心承载地,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吸纳20万人就业的20平方公里鞋业生产工业园区,形成集加工制造、商贸物流、研发创意、教育培训、会展旅游五位一体的“中国鞋都”。
今年以来,宿州初步建成10平方公里的制鞋生产区、生产配套区、商贸物流区等,百丽、泰马等鞋企纷纷投产。最近,随着以鸿星尔克为代表的泉州鞋业的到来,加上先期入驻的广州和温州鞋业板块,中国鞋业“三州归宿”初露端倪。目前,鞋业基地入驻项目50多个,协议引资约100多亿元,已带动3万多人就业。
承接产业转移,绝不照搬复制。宿州成立制鞋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国中部(宿州)制鞋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等配套政策,按照产业结构和农民素质“双提升”的要求,统一规划制鞋基地。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宿州严把环保关、鼓励集约用地,迁入鞋企提升技术含量,发展循环经济,纷纷“脱胎换骨”。百丽鞋业上马了国际最先进的德国裁断机,产能由迁出地的100多万双跃升为760万双,同时,对近4000台针车电机进行技术改造,仅此一项每月节电近10万度。东艺鞋业打造了兼有两条流水线的操作平台,下料、生产、包装“一条龙”,相比过去“温州模式”,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单位生产效率提高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