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东县:奋力加快蚕桑产业化进程
“十一五”以来,会东蚕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保持了蚕茧总量、蚕茧质量、养蚕单产、综合经济效益位居全省第三、全州第二,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发展步伐,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会东蚕桑产业化基地建设,实现蚕桑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蚕业发展目标及规划
发展目标:在蚕桑发展适宜区,每年育苗200亩,新植和改造桑园5000亩,到2015年使现有投产桑达到1.3亿株,年产茧12万担以上,每年增幅在5%以上。
规划区域: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蚕桑基地发展规划,以气候、土壤、水源条件为基础,推进蚕桑产业向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突出发展重点区域,稳步发展适宜区域,巩固次适宜区域,调整不适宜区域。
1、规划2万担乡(大崇),5000担以上乡(可河、普咩、红岩、鲁吉、溜姑、野牛坪),2000担以上乡(小坝、中心、铁柳、嘎吉、柏岩、洛佐、新马),1000担以上的乡(文箐、黑嘎、黄坪、干海子、鹿鹤),500担以上的乡13个。
2、规划蚕桑发展村170个,重点村80个(每村产茧1000担以上)。
3、规划蚕桑发展社600个,其中200担以上的重点社380个。
4、养蚕农户2.3万户,人口10万人。沿金沙江、参鱼河流域的重点蚕区人平产茧达到3担,适宜区人平产茧达到2担,次适宜区人平产茧1担。
蚕业生产扶持政策
(一)继续实行鲜茧保护价收购。在茧丝市场价格上涨时,适当提高蚕茧价格,在市场价格下滑时,稳定蚕农的积极性。
(二)建立蚕病风险赔偿制度。实行蚕种带毒赔偿,对确因蚕种带毒造成养蚕损失的,邀请有关专家鉴定属实后,由县茧丝绸公司负责赔偿蚕农养蚕损失。
(三)加强蚕桑育苗。为增强育苗实效,栽桑用种由县丝绸公司无偿提供,乡镇规划落实地点,农户自行育苗满足栽桑需求。
(四)狠抓桑园建设。每年新植和改造桑园5000亩(其中新建2000亩,改造3000亩),以每亩500元(含桑苗补助在内)的补助标准,5年完成桑园新植和改造2.5万亩。
(五)加强共育室建设。每年新建32平方米的标准化共育室50间,5年完成250间,每间补助3000元。
(六)加大蚕房设施建设。一是为实现养蚕标准化,每年新建16.2平方米的标准化蚕房500间,每间补助1000元,5年完成2500间。二是每年按标准改造大蚕房500间,每间补助300元。5年改造2500间。
(七)抓桑水配套建设。整合项目资金,加强桑水配套工程建设,每年在蚕区投资改造沟堰5条,5年改造25条,增加蚕区有效灌面,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八)不断培育标准化共育户和规模化养蚕大户,提升规模化生产效益,提高蚕农生产积极性。
蚕桑生产措施:推进蚕业规模化发展
①优化区域布局。要实现蚕桑产业规模化发展,必须坚持优化区域,重点发展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我县蚕业发展是向重点区域集中、向优势区域转移,集中资金、技术、人力和物力重点抓好沿江7个基地乡,幅射带动二半山区31个重点村,在群众积极性较高、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的循环区域发展,其余地方根据本区域自然条件和蚕业发展现状,集中抓好海拔1500米以下的重点社或重点大户发展,做到发展有起色、产量有突破、蚕农有效益,确保我县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②狠抓桑树基础,增强产业后劲。
一是加强蚕桑基地建设。相对集中连片发展“6215”模式和果叶兼用桑园,不断扩大蚕业生产规模,进一步优化蚕业生产布局,妥善处理好烟桑及其它产业种植矛盾,实现蚕桑产业和其它产业互融并进,协调发展。
二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加大桑园间作套种和综合利用力度,走桑叶养蚕、桑园套种、桑枝加工、桑果酿酒、桑园养鸡、蚕沙提取叶绿素等综合发展之路,提高桑园综合效益,稳定桑树基础,增加蚕农收入,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三是加强桑园管理。切实加强桑园水肥管理,特别是退耕还桑管理,提高桑园综合生产能力,建立健全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加大统防统治力度,减少病虫危害,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
四是积极探索蚕业专业化生产模式。本着就地就近和依法自愿原则,引导蚕农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对桑园进行合理流转,切实解决劳动力外流造成的“桑园无人管、有桑不养蚕”的实际问题,培育养蚕专业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蚕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抓好蚕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坚持优化布局、科技支撑、规范管理、典型示范、效率优先、循环发展的原则,以“五化六配套”为主要内容,把全县8个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养蚕的样板和亮点,以园区带动农户发展。
二是加强桑蚕新品种、蚕业新科技的推广。要结合会东县气候特点选择体质强健、抗逆性强、单产高、质量好的桑蚕新品种进行推广使用,发挥品种效益。
三是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综合服务。要巩固完善蚕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网络,加强技术培训,狠抓养蚕常规技术的普及,着力抓好桑园栽培、桑园管护、蚕房建设、小蚕共育、消毒防病、大蚕饲养管理等各个环节技术规程落实。加强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省力化、优质化蚕业生产新技术、新机具,在提质增效、减工降本上下功夫,提高蚕业生产综合效益。
四是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推进“6215”间作套种、“果叶兼用”桑园栽培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是我县推进蚕业产业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成功典范。“十二五”期间还需进一步总结完善,不断提升蚕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以质量创品牌,以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打造优质茧丝品牌,提高会东茧丝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推进茧丝产业化运行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积极支持茧丝企业实施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整合生产要素,内引外联,强强联合,打造茧丝企业集团,增强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国家“东桑西移”的战略机遇,并结合省州加快安宁河区域经济建设步伐的要求,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立足优势资源,制定招商、融资、税收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我县兴办茧丝深加工,扩大生丝加工规模,加快对桑葚、桑条、蚕沙、蚕蛹、蚕丝被等副产物的开发利用,拉长加宽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行业综合效益。
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坚持稳定产业基础、兼顾各方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好蚕农、企业、政府三者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完善订单蚕业、保护价收购等政策措施,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蚕农、企业互动双赢,推进产业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