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服装行业面临的风险有增无减
生意社8月23日讯 长期以来,青岛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居多,大部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打造自主品牌方面严重滞后、产业层次不高,导致整个行业的赢利能力不强。对此,今年大力营造有利于该行业结构调整的环境,推动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创建自主品牌,使整个产业转方式进程不断加快。在2010中国对外贸易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市的即发集团成功入围,虽然仅名列第399位,却是青岛纺织服装行业唯一入围的企业;青纺联集团目前生产设备全部实现了改造升级,纺纱设备已达国内一流水平,织布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棉价波动风暴中表现出更强的承受力。同时,红领集团、红妮集团等企业今年也在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高端化方面加速发展。“青岛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整个行业加快转方式。”
在倒逼机制推动下,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上主动做起了功课。目前,青岛纺织服装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70%以上的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山东省名牌产品35个,品牌服装产量占服装总产量的比重由17%提高到25%。企业在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进步,换来的无疑是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
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青岛将通过举办各种展会、交易会等形式,推动纺织服装企业与国内外同行加深贸易交流、投资洽谈与技术对接,为本市企业拓展市场、赢得订单、提升品牌知名度,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原创性设计不多,服装文化内涵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少,大部分企业以贴牌加工为主
服装业面临风险有增无减
据了解,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成为上半年困扰青岛纺织服装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在青岛针织行业,棉纱占企业主要成本的80%以上,原材料价格震荡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棉花价格上涨自不必说,棉花价格下跌时,企业高价位购进的原材料遭遇低价位的终端产品市场,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给企业接单造成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因为棉纱价格不稳定,不敢接长单、大单,直接影响产业链下游和终端客户。”市经信委消费品工业处负责人说。
而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的长期落后,也日益成为该行业的软肋。我市一位纺织业专家指出,全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原创性设计不多,服装文化内涵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少,大部分企业以贴牌加工为主。同时,市场营销渠道开拓能力和控制力不足,研发、信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不健全,信息化水平仍比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市为数众多的纺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抗风险能力自然薄弱。”
而各种事实表明,纺织服装业面临的风险正有增无减。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市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明显感受到传统竞争优势的削弱。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棉纺织、毛纺织、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分别下降3.19%、2.27%和6.18%,加上员工工资上涨、准备金率和利率变动、出口退税率调整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市纺织服装业必须以背水一战的心态加快转型,才能在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权”。
今年前五个月,全市738家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产值552.7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市七大重点产业的12.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1.2%。
进入2010年以来,我市纺织服装业受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剧烈动荡、市场起伏很大、订单转移趋势明显、企业融资成本增加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了综合竞争力,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