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派服饰崛起遭遇三大绊脚石
生意社8月26日讯 高档面料要到沿海批发
“外地的山寨渝派服装,对我们的杀伤力太大了。”采访中,有朝天门服装老板表示:一条连衣裙,在重庆批发价卖150元,但是在武汉、杭州等地山寨出来后,当地的批发价可能就只有100—110元。
对渝派服饰来说,这种价格上的杀伤力所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
据渝派服装协会统计:由于外地“山寨”重庆服装款太厉害,原本生产旺季的5月,重庆不少服装加工企业却不得不停产。与同期相比在国内市场的批发量下降了80%。
在渝派服饰精品城专门做物流发货的老板们证实,每天通过航空运输从朝天门发往全国各地市场的衣服不少,主要有北京、沈阳、哈尔滨、郑州、杭州等地。不过,今年5月以来,生意不如往年,发货量减少了很多。
“渝派服装贵在原辅材料和工人工资,不少原辅材料要到沿海批发,物流成本高。”不少朝天门的服装老板称,杭州、武汉等地的服装原辅材料购买很方便,“山寨”货在价格上有优势。
在面料生产方面,重庆可生产棉、麻等中低档服装面料,但毛料、羊绒、化纤等面料,主要依靠外购。段记西服相关负责人证实:“重庆没有生产西服所需要的毛料、羊绒等高档面料,我们只有100%从沿海进货。”重庆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信息也表明,本地服装企业所用高档面料、辅料80%以上从沿海采购。
在计划经济时期,重庆有重庆印染厂、重庆第二印染厂和重庆远大织布厂染整车间等印染整理坯布的生产线,是西部最大的纺织印染基地。
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众多国企陷入困境。现在,重庆每年有85%以上的纺织面辅料需运到外地进行印染加工,经过加工的面辅料又以较高的价格回到重庆。
重庆服装厂外地买面料,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由于产业链的不完整,重庆纺织尤其是服装必须比同行业的竞争者付出更多。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段勇告诉记者,目前,重庆自主设计的服装在样式上已经不输给沿海,但在配套上差距却很大。毛领、线绒帽、拉链、羽毛等配饰,都需要从沿海采购。而很多时候正是这些别具匠心的配饰,才能使服饰在消费者眼中脱颖而出。
让众多老板头痛的不止是运费,还有时间。由于服装是季节性很强的产品,生产一向都是争分夺秒。每到旺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到消费者面前,谁就占领了潮流的“制高点”。
本报记者李星婷/文张秀良/图
“服装产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这些链条环环相扣,只要其中的一个链条断了,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影响。”渝派服饰协会会长宋显阳表示:重庆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够完善,甚至部分环节已经出现了断链现象。
居无定所制约企业发展
没有标准的、固定的大规模厂房,是众多中小型服装老板的另一大心病。
据了解,目前重庆有服装加工企业3820户,其中90%是朝天门最早入驻的批发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渝派服装的主力。
这些最初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大部分分散在南岸四公里到巴南沿线,要么租农房作厂房,要么租农民土地建临时厂房。
而因为城市扩容,渝派服装老板几乎都经历过多次搬家的痛苦。以王勇为例,18年来,他先后在南岸六公里、小泉等地搬了14次厂房。每次搬迁,设备、装修都要重新来过,还不算耽误时间造成的损失。王勇的公司仅搬家就额外损失好几百万,完全可以兴建一个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厂房。没有固定厂房,导致很多企业不敢扩大规模。
“卡娜磊诗”搬家6次、“安吉妮娅”搬家4次……黄明伟告诉记者:仅渝派服装精品城里,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也有300多家。居无定所,大大限制了渝派服装提档升级。
并且,由于加工环境不好,也限制了优秀人才的留驻。曾有一知名渝派服装品牌,和广州一个优秀设计师谈好了,请他到重庆,工资为月薪1.5万,还加提成。结果设计师来位于七公里的厂间看到生产环境后,头也没回就走了。
像这样的例子,朝天门上千家服装加工企业几乎都遇到过。
缺技工难接客户大单
“事实上,超过一万件的大单,我们都不敢接。”段勇说,渝派服饰企业现在接的经常是几百上千的小件,而真正赚钱的,是动辄上万的外贸大单。
曾数次前往广东沿海等地考察的黄明伟介绍:通过外地的一些经销商,近期有大量的俄罗斯及中东外单来跟渝派服饰谈合作,但是,重庆企业却不敢贸然接单。“有时,客户订了几万件衣服,结果只拿到几百件,急得直哭。”
除了生产规模太小,熟练技术工人缺乏是另一大因素。“不是不想接大单,是工人不够,怕完不成订单。”2005年10月,因在重庆召开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时,亚太市长们着“巴渝盛装”而名震海外的“树王”公司,是“重庆造”服装品牌的一大骄傲。但“重庆树王”当时就曾表示,仅就他们一家企业而言,在生产一线,至少缺上百名技术工人。
据来自渝派服装协会的信息:目前,重庆服装行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至少达到1/3。
由此暴露的一个事实是,重庆本土高校的服装系和服装学院相对缺乏,尽管有一些中专、职校等培训机构开设有缝纫等专业,但真正培养一名熟练工人,从进厂起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不少服装老板还表示,现在厂子里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工人,根本没有年轻人。由于工作辛苦,昼夜颠倒,现在的80后和90后大多已不愿意从事服装加工这行。
此前,由于沿海城市的服装行业更为成熟,曾吸引了全国服装行业的技术工人“东南飞”;如今,拥有丰富低成本劳动力资源的重庆,却需要用更高的薪金吸引沿海工人回流。
今年以来,又有新情况出现:很多在金融危机时期回乡的技术工人,出现了辞工出走苗头,让本来就缺少技工的重庆服装企业,突然遭遇与沿海城市类似的“用工荒”。
在渝北区经营着一家服装厂的刘阳告诉本报记者,去年厂里招了很多从沿海回到重庆的熟练工,厂里也借机扩大了生产规模,接了不少大单子。不过从去年12月份前后开始,不少熟练工都辞职了,原来有四五十人的车工流水线,现在只能靠20来人勉励维持。
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在重庆,技术工人的工资甚至比沿海企业还高出约1/3!
“厂里有很多工作十年以上的老员工,年终奖金加上工资,月收入能拿七八千元左右。”在聚集了数十家重庆二三线服装企业的巴南区麒龙工业园服装城内,一家服装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说,现在发给技工月薪是2300元至4500元,并提供免费宿舍,配有空调、洗衣机等。但即使这么优惠的条件,这家服装厂还是缺少熟练工。
“当重庆一些大型服装企业刚刚开始采用日本缝纫机械、意大利熨烫设备等时,广东已经采用电脑程控设备了”本市一位服装业资深人士如此分析:相对沿海,重庆企业最大的短板不在薪金,而在管理、以及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重庆中小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让从沿海回来的设计师和熟练技术工人感到“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管理模式滞后、人才培养断裂等客观因素,是目前制约重庆服装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本土服装业老板都这样认为:目前,重庆服装业刚刚完成原始积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处于才刚刚起步的竞争层次。
下转B15版
“当重庆一些大型服装企业刚刚开始采用日本缝纫机械、意大利熨烫设备等时,广东已经采用电脑程控设备了”本市一位服装业资深人士如此分析:相对沿海,重庆企业最大的短板不在薪金,而在管理、以及工作环境和发展前景。重庆中小企业如果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让从沿海回来的设计师和熟练技术工人感到“水土不服”,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设备落后、生产管理模式滞后、人才培养断裂等客观因素,是目前制约重庆服装业发展壮大的瓶颈。”在记者的采访中,不少本土服装业老板都这样认为:目前,重庆服装业刚刚完成原始积累,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处于才刚刚起步的竞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