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优势&后天发力 云南桑蚕业寻求新突破
“东桑西移”工程为西部省区桑蚕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云南省比邻广西,海拔高,气候好,凉爽干燥,适宜种桑养蚕的土地面积广阔,是发展优质蚕茧原料的理想之地,有“养蚕天堂”之美誉。
云南得天独厚的桑蚕产业发展优势
发展农业,土地是根本,劳动力是保障。云南拥有广阔的丘陵缓坡地,是发展桑园很好的土地资源。全省共有120个县(市、区)250多万亩土地适宜种桑养蚕。当地工业化程度低,劳动力资源较为充裕,适宜发展密集型劳动的产业。云南桑蚕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云南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空气湿度偏小,有“养蚕天堂”和“蚕乡”之美誉,具有生产多丝量、高品位生丝原料茧的自然条件;生态的环境与基地分布自然隔离,大大降低了蚕病和污染中毒的危害,云南省蚕病发生及流行的概率较低;同时,云南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其中保山市是西南丝绸古道的重要驿站,当地农民有良好的种桑养蚕习惯。曲靖市的陆良县早在80年代种桑养蚕就已经比较成熟,当时陆良县蚕茧产量达到云南省的一半。陆良县优质桑园亩桑产茧量达到150公斤左右,全省最低的亩桑产茧量也不会低于50公斤。
云南省丝绸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云南省桑园面积为127万亩,有48个县规模化栽桑养蚕。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保山、曲靖、普洱、昭通、大理、楚雄等州市。目前云南有本地及江浙等外省入驻缫丝企业14家,有自动缫丝车5.56万绪;建立了包括制种、技术研发及推广的较为完整的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种桑养蚕习惯与东部地区类似,每年养4批蚕,分别为春蚕、夏蚕、秋蚕(有正秋和晚秋蚕)。
良好的种桑养蚕条件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云南优质蚕茧的品牌。云南蚕茧颗粒大,清洁洁净度高,春、秋季蚕茧毛折基本达到280公斤左右,甚者更高;解舒率达到65%-70%左右,解舒丝长更是达到1300米左右,生产出来的生丝质量基本能达到5A级及以上水平。各个指标均远远超出主产区广西,比肩江浙、山东等东部优质茧产区。蚕茧及生丝也深受外省企业喜爱,价格相对于广西也略高。
种桑养蚕效益好桑园扩展受技术及价格影响大
由于蚕茧高产,优质优价,亩桑产量高,与其他经济农作物相比,按照这两年来蚕茧的平均价格算,种桑养蚕比较效益有明显的优势。在大理州祥云县禾甸乡,一位养蚕专业户告诉笔者:他们家有15亩桑园,每批可以养10张蚕,单张蚕产茧80-90斤。如果蚕茧价格能保持在30元/公斤以上,除去化肥、蚕具、蚕种等成本,年养蚕收入达到3万多元,比种植烟叶收入要高。
云南大理州桑园基地桑树长势
几年的发展以来,云南省新增桑园不断扩大,新的桑园基地不断开发出来,新参与种桑养蚕的农民也在不断增多。但是,桑蚕基地规模小而分散,在经营管理上条块分割严重,各基地之间缺少交流,新品种新技术比较难推广,是桑蚕产业迅速崛起的一个制约因素。
与广西等其他蚕省区相类似,行情稳定的时候,种桑养蚕收入要比种植其他经济作物高,但行情不好的时候都出现弃蚕毁桑的现象。近几年来茧丝行情上下波动较大,部分新增桑园刚好遇到行情不好,极大地打击了尝试种桑养蚕的农民的信心。
靠天吃饭茧丝产量有起伏
云南的烟草产业世界闻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利税效应非常明显,也是云南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云南桑蚕产业的发展基于不与粮食作物争地,不与烟草种植争地。大部分的桑园以缓坡等条件较差的土地为主,灌溉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遇风调雨顺年一亩桑园每批可养一张蚕,遇干旱年份三亩桑园才养一张蚕种。
由于桑蚕产业在云南不属于支柱产业,相关部门一度支持力度不足,对未来发展的目标也不够明确,集中表现在财政对桑蚕产业的投入不足,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基础条件差,定下的指标落实较为困难。同时,政府管理体制及职能管理机构还有待完善。云南省包括育苗、制种、缫丝等企业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相对桑蚕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是不对称。
2009年云南省蚕茧产量为3.6万吨,由于2010年云南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蚕种发种量及蚕茧产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蚕茧产量为2.98万吨。今年上半年桑蚕生产情况较好,但入夏以来云南东部地区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包括曲靖、昭通等桑蚕主产区秋茧生产面临考验。陆良县优质桑园基地桑树长势明显不如正常年份,当地行业人士预测,陆良县今年秋茧减产可能达到30%左右。桑蚕产业“靠天吃饭”在云南表现得更为典型。云南省丝绸协会秘书长罗坤说:“东部地区干旱,对秋茧生产有很大的影响,预计今年全省蚕茧产量为3.5万吨,无法突破09年的记录。”
蚕茧统一收烘干茧有外调各生丝主产省区
云南桑蚕产业基本上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县为单位,统一收购蚕茧,统一收烘,统一管理。这对稳定蚕茧质量,维护蚕农利益有一定的好处。但是,部分无证经营茧站非法经营,对蚕茧质量以及价格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当地企业原料的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云南大理鹤庆县夏茧
当地蚕茧除了供本地缫丝企业使用外,每年还有较多的干茧调往外省,包括广西、四川、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工厂都对云南的蚕茧非常青睐,蚕茧适宜缫制高品位生丝,销路较好。而生丝多销往江浙山东绸厂,或通过东部地区,销往欧美发达国家,价格比广西丝要略高。
困难与机遇并存云南桑蚕发展有望实现新突破
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得天独厚的云南逐渐成为承接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茧丝绸主产区转移的主要产业基地,保山、曲靖、普洱、昭通、大理、楚雄等主产区的蚕桑产业表现出了其良好的发展状态和趋势。云南省政府正在着力把桑蚕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每年落实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市场开拓,加上其他渠道资金,全省的政府投入的资金就达1亿元左右。
在政府及当地企业的支持和推动下,云南种桑养蚕新技术在各基地也不断得到推广。陆良县经过嫁接改良的桑苗适宜当地的土壤及气候,桑叶茂盛,叶片大肥厚,有效提高了当地的亩桑蚕茧产量。在蚕具的推广方面也颇有成效,陆良正在积极推广使用方格簇,大理的鹤庆县有50%的方格簇使用率。罗坤秘书长介绍说,整个云南方格簇使用占40%左右,塑料簇占50%,方格簇的使用率正在逐步提高。
目前云南的缫丝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以10组自动缫丝机组以下为多,蚕茧原料外调比重较大。依托国家继续推进“东桑西移”的后续工程,省外茧丝绸企业更看好云南茧丝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全省14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均实现盈利,多数企业也都有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各主产区的缫丝企业都在准备组装新的自动缫丝机组,缫丝能力有望进一步提高。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也是一个新的趋势,陆良县云南新千佛茧丝绸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投产11组自动缫丝机,计划再上6组,同时200万米绸缎项目也在计划筹备当中。
缫丝企业缫丝车间生产现场
政府重视,企业带动,这些有利的条件催生了云南蚕桑产业加快发展的新希望。“当前云南桑蚕产业的发展还处在磨合期、过度期,这个磨合期大概还需要3年的时间,3年后云南桑蚕产业的发展有望突破。”云南省茧丝绸协会秘书长罗坤如是说。罗坤秘书长提出了自己关于云南桑蚕业发展的设想:未来,云南省桑园面积达到200万亩,其中着力打造80万亩优质桑园,蚕茧年产量达到20万吨,真正把云南打造成大规模的优质茧丝生产加工基地。
后记:8月中旬,笔者到访云南,走访了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等桑蚕主产区,深入当地企业、农户进行实地调研。调研走访过程中,得到了云南省茧丝绸协会及当地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