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CHIC20年】于建军:与CHIC一起 快乐并烦恼着
——1993-2012:回忆CHIC20年间的人和事
生意社9月2日讯 前言:2012年,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将步入双十年华,这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组织者、合作者来说,都是被关注、被重视的大日子。
所以,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我们也准备提前半年坐上时光穿越的飞行器,在未来的时日里,伴随着CHIC的足迹一起回首往昔、深思今日、展望明天。
于建军:
2007年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工作16年,曾任副总经理、常务副总裁等职,现任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公司总经理。
“我们只是提供场地,如果要说贡献还真讲不出什么来。”记者致电于建军时,他曾一度婉拒采访。不过,当记者想让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说一说与CHIC的故事时,他欣然答应。
纺机展对CHIC也功不可没
1993年至1997年,CHIC在北京东三环内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厅里度过了它的童年。而随着它的逐渐成长,国贸展厅一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已满足不了参展商的需求,于是,寻找一处更广阔的天地势在必行。经过主办方与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协商,最终,从1998年起,CHIC迁至国展举办。与其他同在国展举办的展会相比,CHIC在那时还只能算是中型,到了国展后,它的规模有了大幅度增加。
说到服装行业的发展,于建军说:“改革开放之初,服装业基本都是接国外企业来料加工的订单,三来一补,然后出口。”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工商业都不甚发达。1992年,南巡讲话后才慢慢发展起来。CHIC也是在这之后出生并成长。
除了CHIC,纺织机械展也给于建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这个展会对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成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时候纺机展相当火。双年展,参展的大多是外商。”于建军说,当时国外的纺织机械企业一般四年出一代新产品,而纺机展是双年展,外商仍很积极地要挤进来。各个展馆都满员,展商们如果这届不参加,下届可能就没有位置。正是纺机展的发展壮大,大批先进设备的广泛引进,中国纺织品的质量才得以迅速提高,从而促进了服装业的迅速发展,服装产品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
虽说CHIC展会在场地提供方看来,比起其他大型展会显得有些小,有些不起眼,但它仍以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在影响着中国的服装行业。“以前选择国贸,也是因为没有预想到后来中国的服装产业发展得如此迅速。”
最初的CHIC上,面辅料等产品也能见到,几年之后,它已经容纳不下更多的参展商,面料被单独划分出去,于是有了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intertextile)。
最初的几届CHIC上,人们还能看到的现场销售、订货等环节,如今已几乎见不到了,参展商们越来越把它作为推广品牌的重要平台。
顺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迁入国展的CHIC,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2000年左右,我们又盖了两个临时馆。”于建军说,尽管如此,国展的展馆面积仍满足不了CHIC的需求。
大约是在2003年前后,因为展馆面积实在不够用,实在太挤,消防部门也颇有微词。
“整个展馆都满了,有的馆里连消防通道都被占了。”于建军回忆说,当时北京市消防局的消防监督员也经常跑到他的办公室要求采取措施。而国展附近的大小酒店在三月份也经常爆满。作为场地出租方,国展既要满足国外参展商的参展需求,给出足够的参展面积以展示其实力和品牌,又要对民族品牌进行支持,可是展馆面积只有这么大,于建军在那段时间也一直是在快乐并烦恼着。
如何解决展馆面积不够的问题?2004年,第十二届CHIC时,主办方将CHIC一分为二,男装展、女装展分期举行。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场地太小的困境。
在国展举办了十届CHIC后,国展也无力再承担需要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CHIC。深受场地面积限制的CHIC,终于在2008年,新国展尚未完工的情况下,冒险开进了顺义。这之后,于建军就没有再去参观过CHIC。
1998年到2007年,于建军见证了CHIC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中国服装品牌从无到有、越来越像样。于建军说他在CHIC期间,并不太注意品牌,因为巡视场馆、监督保安与保洁是国展的主要工作职责,不过,还是有一个品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顺美,这个几乎每年都能在CHIC上遇到的品牌。
“它做得一年比一年专业。”于建军说,2005年之前,顺美主要在CHIC上接国外订单,2005年之后开始转型,还推出了一个新品牌ROMA。2006年CHIC上,于建军见到了这个新品牌。“面料很高档、设计也很国际化,听说是在意大利设计研发的。”
说到兴奋处,于建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