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一周零成交 棉价调整遇两难
生意社9月20日讯 9月7日,由于国内棉价持续下跌,国家发改委决定从8日起,启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收储固定价格为每吨19800元,有多少收多少,不设上限。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棉花收储政策启动后,连续一周竟然零成交。
目前,国际棉花市场期货价格已跌破每吨17000元,面对国际国内棉价每吨2000元~3000元的差距,处在困难时期且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持相当坚决的观望态度。
连续一周的零成交使国家棉花收储政策面临两难境地——棉农在尝到每吨30000多元的甜头后,惜售心理明显。棉花产区棉农的心理价位是籽棉收购价每公斤9元以上,折合皮棉每吨在23000元以上。而棉花的最终用户棉纺企业则表示,以每吨高出国际市场价格3000元的成本采购棉花,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没有利润。
这种尴尬现象的出现,无疑显露出一个趋势:由于有国家棉花收购价格托底,籽棉现货的市场价格已由上个月的每吨19000元上升了约500元,政策的出台对棉花价格起到了止跌回稳的作用。但是,受国际棉价影响,以及国际纺织品需求疲软的影响,最终棉花价格将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正如纺织企业所预期的,明年皮棉价格将在每吨20000元左右振荡徘徊。国家棉储收购政策的出台给了广大棉农信心和保证,也就是说,当市场棉花价格选择向下突破时,国家将拿出巨额资金对棉农进行补贴。
棉花收储价格若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面临着从资金、市场到成本一系列困境的纺织工业生存环境将雪上加霜。但如果政府不出台政策,棉农利益又将受损,今后棉花的种植面积也会减少,加工环节又将面临原料危机,棉花对外的依存度还会提高。这恐怕是两难的关键所在。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