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来凤县:小蚕大产业 巢已筑好凤之将来
8月下旬,湖北来凤县旧司乡腊壁司村蚕农田志祥盘算今年的收成,心头乐开了花:“8亩多桑园地,每季养蚕六张半,一年三季下来,纯赚两万多元。栽桑养蚕劳动强度不大,收入却不比外出务工低,来年我还要在‘蚕儿’上大做文章!”
被誉为“桑蚕之乡”的旧司乡,许多农民像田志祥一样,依靠栽桑养蚕走上了发家致富路。今年,全乡养蚕收入上万元的养殖户达数十户,收入超过5000元的有300户,鲜茧销售均价达到26元/公斤,创历史新高,蚕农平均每亩纯收入在千元以上。马家沟村村民段绪明今年春季卖蚕茧收入了2.6万元。桑蚕行情走俏激发了蚕农的积极性。曾外出打工多年的西北车村农民杨春芳,今年初毅然返乡栽桑养蚕。他站在自家的房屋前,指着对面的几座山头对记者说:“我用这几年打工赚来的钱,已经把山头连片成块的坡地流转过来,计划冬天栽种100亩桑树,争取在家门口闯出一条致富门路。”
向柱柏是乡里的桑蚕技术员。今年以来,向柱柏从早到晚都在桑园和养殖房里忙碌,挨家挨户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许多村民还通过电话咨询和上门请教等方式,找向柱柏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了解市场信息行情。
看到蚕农的积极性这么高,向柱柏也打心眼里高兴。他告诉记者,来凤桑蚕的发展经历了近40个春秋,在栽桑养蚕的鼎盛时期,基本上户户栽桑、家家养蚕,全县桑园面积超过3万亩,生产鲜茧近万担,为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上世纪末,由于市场价格走低,人多地少的桑农开始大规模毁桑种粮,到最低谷时全县仅存3000多亩桑园,而这3000多亩桑园就在旧司乡水田片区。
“年轻时,养蚕为了存钱娶老婆;后来有了儿女,养蚕为了供儿女上学;现在老了,养点蚕赚点酒钱。”逢贵不赶,逢贱不懒,数十年如一日,旧司蚕农对桑蚕一直有着特殊的感情。
“一亩桑一头牛,十亩桑一栋楼”。旧司乡党委、政府一直把桑蚕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来抓,每年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桑蚕发展,现有桑园面积已达到6000亩。为寻求提高产茧率和鲜茧品质的办法,乡领导曾带着技术人员数次南下柳州鹿寨、重庆黔江等先进蚕茧产区学习考察,并通过政府补贴和蚕农自筹的方式,投资8万元为蚕农购置蚕结茧用的方格蔟,使一亩桑供养的蚕的鲜茧产量由过去的30至4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5公斤左右,鲜茧质量也得到大幅提升。
另外,乡里还安排专项资金聘请技术人员,指导蚕农科学种桑养蚕,大大提高了蚕农的积极性。随着蚕茧价格的持续走高,今年户均将增收3000元以上。
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留下来的多是老人、儿童、妇女。如何让这部分人在家门口走上致富路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话题。旧司乡党委、政府为此引导在家的村民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利用山地建造桑园,扩大养殖规模,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为留守在家园的村民开辟出一条增收的好路子。
巢已筑好,凤之将来。今年先后有广西、江苏等地客商到该乡考察桑蚕产业发展情况,并盛赞该乡蚕茧抽丝长、质量好。一些外来客商表示,有意向到旧司乡开办蚕丝深加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