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在田头感受棉农的忐忑和迷茫
生意社10月11日讯 2010/2011年度,剧烈波动的棉价让市场主体各方深受打击,棉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
眼下正是棉花采摘的大忙时节,记者走近处在棉花产业链最前端的棉农,和他们一起掰着指头算成本账,感受他们流露出的忐忑和迷茫。
棉农普遍存在惜售心理
10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金东区孝顺镇马腰孔村,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棉田里棉桃满枝,竞相吐絮,几位棉农正冒雨采摘棉花。问忙碌着的大爷大妈怎么下雨天还采摘棉花,大妈看了看我这个站在田埂上的闲人,有些失望地说:“我和老伴看你走过来,还以为来了收棉花的,可你一张嘴我就知道自己猜错了,你连棉花发白了就要赶紧采摘、摘迟了会变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是收棉花的呢?”
大妈告诉记者,去年棉花上门收购价最高达到每公斤13元,家里的1亩多棉花卖了将近4000元,今年就种了两亩多。往年这个时候,上门来收购棉花的人络绎不绝,可今年从9月中旬地里的棉花开摘到现在,只有两个老主顾到村里试探性地报了个价格,并没有开秤收购,让她和老伴心里很没有底。大妈说:“听说今年的收购价是每公斤9元上下,比去年这个时候便宜2元,怎么跌了这么多还没有人来收购呀?”
和马腰孔村的村民聊起种棉花的事,大家都对一年来棉花价格走势摸不着头脑。“价格不稳定,是我们棉农最头痛的事情,棉价一下涨一下跌,把大家的心搞得七上八下,不知怎样才好。”66岁的村民何有日说,多年来,很多棉农有存棉惜售的习惯,不管贵贱,摘下来先放一放。今年棉价与去年相差较大,大家更不愿意卖。
“减负棉”物化成本并不高
马腰孔村位于义乌江畔,为孔子后裔居住地。在何有日眼里,马腰孔村有两大宝:一个是文化墙,一个是棉花。文化墙上有村庄起源故事、孔子语录、名言警句以及道德规范标语等内容,受传统文化熏陶,马腰孔村尊老爱幼蔚然成风,是远近闻名的孝心村。
在何有日的记忆中,马腰孔村30多年前被确定为半棉区后,就开始种植棉花。如今,10公里开外低田等地的全棉区已经鲜有人种棉花了,这里依然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用来种棉花。“年轻人在外面赚钱不容易,种棉花虽然费工时,但不累,我们这些老人都干得动,种得多的基本不需要子女拿钱回来,所以我们都把它叫做‘减负棉’”。
何有日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棉田,正常的年份能出产300公斤左右籽棉,如果每公斤籽棉能卖9元,就有2700元收入。国家的种棉补助差不多够买棉籽,化肥今年涨价有点厉害,碳氨从去年的每50公斤28元涨到了39元,尿素从94元涨到了125元,这样每亩棉田化肥成本就从去年不到500元涨到今年600元左右。另外,棉花每半个月要用一次农药,一亩需花费150元左右。这两项加起来,一亩棉花的成本是750元左右。两个老人只要种上两亩棉花,加上政府发的老年生活补助,就能够维持日常开销。”
与老何的这笔成本账相比,孝顺镇农技推广站的郑朝阳给出的成本还要低一些:一亩棉田化肥成本400元,农药成本80元至120元,物化成本大概在500元。经常下地为棉农查看病虫害的郑朝阳说,现在农民的种棉积极性不高,主要是种棉花太费时,仅采摘棉花一项,一个人一天最多只能采摘15公斤棉花,年轻人进城或到镇里随便找一家厂,一天都有百八十元工钱,因此,在棉田中劳作的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被戏称为“三八六零部队”。
棉花价格牵动各方神经
棉农在观望,收购商在观望,棉纺企业也在观望。离马腰孔村不远有一家棉纺厂,当记者前往了解相关情况时,被婉言拒绝。附近一家小店的店主告诉记者,这家厂好像不直接收购棉农手中的棉花,主要和棉花收购商打交道。“听经常来店里买东西的工人说,厂里的日子不太好过”。
棉花收购商林宇文说,9月初棉价是每公斤9.4元,后来降到了9元,棉纺企业对籽棉的品质要求还很高,所以他从9月21日开始暂停收购,一来卖新棉的棉农很少,二来怕价格暴跌出现亏损。“前些年,我们走村串户从棉农手中收购籽棉,到一定的量就卖给棉纺厂或大型收购站,从中赚一点辛苦费,没什么风险。这两年大家收来棉花后都会放一段时间,打个时间差,以便赚取更高的利润,没想到今年就给呛着了。去年棉价从开始的每公斤8.2元一直走高,最高达每公斤13.8元。很多收购商看价格天天往高里走,就想等卖出更高的价,结果错过了销售的最佳时间。今年正月十五棉价开始下降,最低到了每公斤8元。据我了解,六成以上的棉花收购商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其中很多人被迫转行”。
根据《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将按照标准级(3级)皮棉19800元/吨的收储价格(折合每公斤籽棉8.4元)敞开收储。林宇文认为,如果不是这个收储预案出台,现在棉价可能已经创出近年来新低。可棉农对这一收储价并不认可,认为农产品、农资都涨价了,衣服、棉被也涨了20%至30%,棉花也得涨啊。
金华市银峰棉茧收储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今年棉花收购各方面都比较谨慎,收高了怕赔本,收低了棉农不愿卖。去年高价位时收购棉花,让一些棉企赔了不少。预计今年收购期同往年一样比较分散,集中交售的可能性不大。
据了解,今年世界各国棉田面积增加,棉花资源充裕,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增长,普遍长势良好,总产量将高于去年,国内供需缺口将有所减少。目前部分纺织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而且见不到好转的迹象,今后几个月棉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记者手记
棉农在囤积棉花的时候,今年中国纺织业正在经历大劫,业内普遍判断,当前纺织行业的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出口疲软,内需不振,上下游纺织行业萧条,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棉花价格会在6至8月这样一个青黄不接的季节反常暴跌。
但是这些信息和分析,对于以“三八六零部队”为主体的棉农来说,显然是没有意识和能力去获取的,他们没有国家的保护机制,更不懂期货的对冲,只能凭运气猜测棉花价格接下来是暴涨还是暴跌。要实现棉花产业持续发展,期望国家对棉花市场的调控力度再大一点,更及时准确一点,使价格更稳定一点。采取保护价的收购形式可减少价格波动,使棉农能够清楚预期收益,降低种棉风险,真正吃下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