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科研需要“见物又见人”
生意社10月13日讯 根据评选条例,本届“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共设1~2名,其获得者将作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候选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设置5~8名,其获得者将作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推荐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桑麻奖等的候选人。
曾经有位华裔科学家到我国一个科研机构参观后感叹:国内一些科研单位对外津津乐道的多是先进的仪器、获奖的科研项目,而不是一流的科研人员,他们重视的是设备、项目,而不是人。以科研奖项为例,以往我国纺织行业的科研奖项主要是面向项目设置的。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怀良告诉记者,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组织开展的“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学术带头人”评选,一大特色就是针对有科研学术成就的优秀人才。可以说,这是对行业评奖长期“见物不见人”的积极修正。
经历了长时间量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纺织工业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增长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科技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将体现得更为充分,而科研人才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张怀良看来,“学术”是一种系统的、专门的学问,是一种知识体系,它不仅包括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而且还包括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及新软件等多项内容。因此,“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学术带头人”评选也是一个全面的、广义的概念,不仅要考虑到参评人的理论水平,还要考虑其所带领团队研发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效益。作为学术带头人,既要有较强的研究、开发才能与组织能力,也要能够带领团队团结合作,包括用正确态度对待同行与竞争对手,共同进步。
“学术一定要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要对行业有提升作用。”张怀良说。
根据评选条例,本届“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共设1~2名,其获得者将作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光华工程科技奖的候选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设置5~8名,其获得者将作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推荐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桑麻奖等的候选人。
对于国内科研团队的一些成果,张怀良认为,东华大学的新型纺纱、化纤与生物纤维、环境保护、非织造布,天津工业大学的三维立体编织、膜技术与功能性纤维,浙江理工大学的丝绸织造、数码提花,苏州大学的印染与蚕丝素利用,武汉纺织大学和山东如意集团合作的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江南大学的经编技术,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的汉麻开发与利用技术等,都倾注了科研人才的大量心血,这些优秀团队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张怀良特别强调,在进行国内科研人才选拔的时候,虽然需要一些标准,但不能受太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要保证有实力的、真正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能够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奖励。为了保证公正性,学术带头人评选采取回避措施,属于同一单位的评选专家不进入评审委员会。此次评选,采取参评者自荐与组织推荐并举的原则,共有59名来自纺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纺织科技工作者申请报名。经过专家评选,已公布了20名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入围名单。
此外,“2011中国纺织学术年会”还设置了优秀论文奖。组委会共收到论文200篇,汇编成册的有159篇,经过专家的几轮甄选,最终评出15篇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