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恢复“中国纺织大学”校名如何


http://www.texnet.com.cn  2011-10-20 11:00:02  来源:光明网 收藏

  生意社10月20日讯 以“中国”二字打头的国内大学,一般而言,都是国家部委主管的大学,是能代表中国走上世界的大学。有的“国”字号大学是家喻户晓的名牌大学,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的“国”字号大学却是很少人知道的二本院校,如中国防卫科技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有的高校本来的校名也蛮叫得响的,如“北京广播学院”。但人家还是嫌不够响亮,使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从此挤进“国字头”高校系列。还有原先的青岛海洋大学,现在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我们上海,原先是没有“国字头”校名的大学的,但后来终于有了一所。那是在1985年,“华东纺织工学院”改名为“中国纺织大学”。当年,还是胡耀邦同志亲笔为“中国纺织大学”题写了校名的。

  但让人们尤其是让我们沪上众多高校师生不免有点有的胸闷的是,我们上海的这一所唯一的“国字头”高校,却在十二年前却悄悄地告别了“国”字号,不再叫“中国纺织大学”了,改叫“东华大学”了。当初,“中纺大”为何要换掉“中国纺织大学”这个很大气的校名呢?这个原因大家大概都心知肚明的。盖因其时“纺织”两字“运交华盖”。那个时候,纺织工厂大批大批地下马转型,砸锭子的声响一时间很是让上海人尤其是几十万的纺织女工姐妹们胸闷的。纺织女工妹妹们一下子有点没方向,不知道从此不干“挡车工”了,以后还能干啥。而这种惶惶然的情绪居然也波及和影响到了堂堂的“中国纺织大学”。其时的“中纺大”有点坐不住了,“定力”不够使了。哎呀,这“纺织”两字可是再也不会吃香了,咱得赶快和它“脱掉干系”,再和“纺织”这两字不离不弃的,日后恐怕咱们学校的毕业生找工作也是“大大的不利”呀,得跟“纺织”两字说“拜拜”了。

  于是乎,在1999年的那个“枫叶红了的时候”,趁和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之际,干脆把校名中那个已经有点“背时”的“纺织”两字拿掉。拿掉“纺织”两字,从此以后,毕业生的工作肯定好找了很多;拿掉了“纺织”两字,咱们大学以后就是“综合性或者说是多科性的大学”了。但拿掉了“纺织”两字,总不能就叫做“中国大学”吧。于是,也许是经“高人”指点,就改叫“东华大学”了。

  这“东华大学”的校名,听上去大气是大气了,不过未免涵盖面太广了些,有点过大过空,也有点混同于像“东方大学”、“神州大学”之类的民办大学校名。而且举目四望,国内已经是南有“南华大学”,西有“西华大学”,北有“北华大学”了。而如今,“东华大学”也有了,东西南北都凑齐了,终于圆满了。可“南华”、“西华”和“北华”那三所大学,实际上是地方办的大学,哪能跟咱们的“东华大学”比呢?咱可是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原属纺织部、后归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啊!跟“南华”、“西华”和“北华”不是一个系列、一个层次的,不是出自于一个娘胎的姊妹大学啊!

  于是,就未免招来一些麻烦了。不是吗,听东华大学的同志说,改了校名后的好多年,每年招生时总是被考生和家长们误认为是一所“民办大学”,也不知道这所大学的特色啊、专业强项啊到底有哪些。招生的老师总要费上不少口舌,不得不一次次地将东华大学的“前世今身”一一如数道来,才能勉勉强强地“解疑释惑”。这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要知道,以“中国”两字打头的高校校名,其实是蛮金贵的。虽不一定如想像中的那么高大完美,但一般人认定,一个大学用上了“中国”二字,这无疑是一种实力的体现,这肯定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当然更是一种责任所系。对于高校来说,理应加倍珍惜,倾心爱护;而对于政府来说,也应该加以保护,大力扶助的。

  今年,适逢东华大学建校60周年。笔者前些日子从东华大学校园网上获悉,东华全校上下已经总动员,要好好地办一下60周年校庆,“回顾办学历程,再创新的辉煌”。那么,何不趁举办60校庆之际这一“良辰”,下个决心,恢复“中国纺织大学”的校名呢。

  须知,纺织工程、纺织材料、服装艺术设计等专业,本就是这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和强校之基。多少年来,从宇航员穿的宇航服隔热材料,到普通消费者所喜爱的由新材料制作成的服装乃至袜子等等,其中的“科技含量”、其中的“创新”,都有着这所大学的一份不可替代的贡献啊!“纺织”两字,本就是这所曾培养过郝建秀等著名劳模和已经培养出成千上万名纺织等行业优秀人才的大学的特色与优势之所在;本就是这所即将走过60年办学征程的大学历史渊源之所系。何必对“纺织”两字藏着掖着、讳莫如深呢?重新高举起“纺织”这两个大字为办学的一面旗帜不好吗?所以,笔者建议,恢复“中国纺织大学”这六个响当当的校名。“中国纺织大学”这六字组成的校名可是“金不换”啊!理当珍视之。

  笔者不由想起一个三易校名的例子,那就是曾经的“武汉纺织工学院”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易名为“武汉科技学院”。但是,去年,这所高校终于下决心再次改校名了,这一回,九九归一,重新回归“纺织”特色,改为“武汉纺织大学”,得到了教育部的同意。这所高校三易校名的背后,都与国家的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一切仿佛是重新开始,但绝非简单地回归,而是这所颇具办学特色的高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再出发。不知这个“三易校名”的例子能否让东华大学的领导和师生们也仿而效之。

  要知道,目前,我们上海50多所各类高校中,虽有交大、复旦、同济、华师大等“985”大学,也有财大、上外、华理工等“211”大学,也有上理大、上师大等重点建设的地方大学;但是,硬是没有一所大学的校名是“国字头”啊。倘若东华大学恢复了“中国纺织大学”校名,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了。从今以后,我们上海也有一所“国字头”大学了。

  大学的校名是一所大学的标志,是大学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大学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大学的对外交流、生源质量、以及层次的定位、毕业生就业等诸多方面。因此,对大学校名,理应珍视珍惜,不应该是想改就改的,想换就换的。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大学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综述评论
进入综述评论>>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