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一年养蚕达10批产量增加4倍有窍门


http://www.texnet.com.cn  2011-10-24 13:51:23  来源: 绍兴网-天天商报 收藏
华兴纱管
生意社10月24日讯

  昨天早上4点30分,浙江新昌县梅渚镇宋家村村民张法娥和工友们就起床了,先给蚕室消毒,然后给蚕宝宝们喂食桑叶。

  这是新昌县华兴桑业合作社今年新建的一个养蚕点,目前,2000平方米的蚕室里养有60张蚕(张,蚕种的计量单位,一张蚕相当于鲜产量为100担左右),这些蚕估计在一个多星期后“上山”结茧。这是合作社今年饲养的第10批蚕。

  “规模化养蚕,有两个好处,一个是产量提高了,现在我们的产量是农户散养时期的5倍左右,还有一个是质量能够得到保证。”合作社负责人宋六华表示。

  不过,对于宋家村大多数村民来说,合作社建起来的好处是让自己当上了“工人”,过上了月月领工资的日子。

  最大的“员工”98岁了

  “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这个合作社建得好啊。”昨天上午9点左右,记者到达宋家村合作社一个养蚕点时,村民宋法娟正在蚕室捡蚕茧。10月19日,这个养蚕点的蚕茧已经收获了,但依然剩下少部分蚕茧留在蚕床间,宋法娟和其他人就是在“捡漏”。

  65岁的村民宋小云和老伴都是合作社的工人,自己在桑园忙活,老伴则负责养蚕,他们还跟合作社签订了劳动合同。“每个月收入在2500元左右,和老伴两人一年的收入也有4万。”对于这样的“打工”生活,老宋很满意。

  在合作社转了一圈,记者发现,工人们基本都是五六十岁的村民。当记者问道哪个工人的年纪最大时,在整理蚕茧的王爱英告诉记者:“有一个98岁的老阿婆。”王阿姨表示,这个阿婆身体不错,会不时到合作社工作。

  “今年我们已经养了1000多张蚕,产量还算不错。”在合作社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村民口中的“好老板”宋六华。

  宋六华是宋家村人,回家乡建合作社之前一直做矿石生意,他回家乡投资的想法很朴素:看到旱地抛荒、传统的养蚕业没落觉得挺可惜,还有就是想给闲在家里的村民们“找点事情做”。

  550亩的桑园很快建起了,蚕室也建好了,然后闲在家里的村民们被吸收进合作社成了工人。华兴桑业专业合作社成了我省第一家规模养蚕的合作社。

  “以往村民自家养蚕一年也就养个三四批,去年,从4月份到10月份,合作社养了12批蚕,今年合作社养了10批蚕。”宋六华说,目前合作社有三个养蚕点,可以循环运作,一个蚕室养蚕,另一个蚕室里蚕已经上山了,第三个蚕室的蚕茧则到了收茧期。

  给蚕室装上空调

  在很多人印象中,养蚕是一件季节性很强的工作。华兴桑业专业合作社用给蚕室装空调的办法破题。这同时也是合作社一年能养10次蚕的秘诀。

  “幼蚕期也就是蚕农们说的小蚕期,最佳的室温是27℃,我们就是利用空调维持这个温度的。”宋六华告诉记者,温度过低,小蚕的生长期就会延长,这对以后上山结茧也会造成影响。

  做了4年合作社社长后,用宋六华的话说,如今的他,已经从养蚕业的“门外汉”成长为半个专家。

  除了养蚕之外,合作社还会对蚕茧进行烘干加工,然后保存,等到市场价格高时再出售。“一般情况下,第二年春蚕开养前,蚕茧的价格相对会比较高一些,我们就在这个时候出手。”宋六华说,这样一来,合作社就可以调节风险。

  “我们规划建1000亩桑园,希望二期工程能尽快上马。”宋六华表示。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浙江茧丝  蚕茧  新茧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