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以权达变,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转型的阵痛


http://www.texnet.com.cn  2011-10-26 15:52:08  来源:中国纤检 收藏

  生意社10月26日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都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低利润率产业。更多的是依靠所谓“人口红利”和简单的加工贸易等因素得以生存、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一个纺织服装大国的框架。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飞涨、外部贸易环境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怪圈。

  从2009年开始,伴随着国家发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给纺织服装行业提出了八大任务。全行业才逐渐从阵痛中清醒过来,开始选择走“调结构、换方式”的转型之路。据了解,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内销量已经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55%左右。虽然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是对于刚刚转型的企业来说也是一场适应能力的考验。

  代工生产: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2011年6月中旬,广东东莞寮步镇曾经名噪一时的纺织代工企业“定佳”突然倒闭。在鼎盛时期,定佳有着两千多名工人。即使是在事发前,该厂也有着623名在职员工。该企业负责人的“人间蒸发”留下了一个拖欠员工5月份工资约150万元,拖欠供应商、银行等债权人款项共约1.3亿元的超级“烂摊子”。

  7月20日当地政府调查、处置小组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定佳毛织厂倒闭的情况汇报》。政府方面研究总结定佳倒闭的原因,归纳起来大约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一直以来该厂绝大部分业务都是为欧美企业代工生产一些产品。基本上没有国内市场的业务,形成了一条腿走路的模式。同时由于近来欧美市场一直低迷,该厂订单缩水,产品市场渠道不畅,最终扛不住国外市场的萧条而倒闭。

  其次,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工资上涨,无疑造成了企业利润的下滑。据了解,类似“定佳”这样低利润率高人工成本的加工型纺织企业,当人工工资上涨达到20%时,其利润下降幅度将大于20%。于是,在通胀的市场环境、银行融资困难等多种因素交集下该企业资金链断裂。该企业老板不得不因资不抵债弃厂“玩失踪”。

  实际上,由于近年来欧盟、北美市场的需求开始明显减少。而国内融资环难度增加、工资上涨幅度增加、原材料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增加等因素,我国单纯依靠“贴牌”、代工以及外销的纺织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有一些业内人士甚至毫不讳言的说,现在的压力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还大。

  纺织服装行业代工工厂在我国行业内占较大比例的现象由来以久。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不论是经营者的水平还是企业对相关人才的储备都非常薄弱。代工这种模式,虽然利润非常微薄但是运作简单,企业只管生产。不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以及巨额的投入去进行产品的研发和产品的推广。企业更无需面对错综复杂的零售市场。所以,很纺织服装企业也就“顺其自然”的选择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经营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基本上具备了一切可以跟外国知名企业竞争的硬件条件。但是,此时大多数企业却迷糊了。对于代工这种生产模式,很多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从“无可奈何”转变成了“习以为常”。心安理得的赚取极少的加工费,过起了小富即安的日子。如果说创业之初,部分本土纺织服装企业还曾经有打造中国品牌的理想,那么此时,这种理想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当理想变成了梦想,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话语权也就逐渐被剥夺。外国品牌可以随意的在国内无数代工工厂中寻找自己喜欢的与之合作。当然,其前提条件是保证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于是乎,国内的代工企业又开始了“相煎何太急”的内耗。以价格战为主的恶性竞争最终导致的是,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自己利益的最小化,其竞争力也进一步降低。国际市场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代工企业便命运多舛。

  当然,从客观上来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结到企业的身上。一些纺织服装企业也曾经一度加大自己的产品研发力度,希望能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国产自主品牌。然而,目前我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尚有薄弱的环节。企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研制的新产品,很难逃脱被“抄袭”的命运。试想一下,比如一家纺织服装企业花费100块研发经费做出来一个新产品。而“抄袭”其产品的企业仅仅只需花费15元或者更少就一样能生产出这种产品。那么,必然是再无企业愿意投资去做研发,做创新。实际上,这种情况也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根结所在。

  缺乏创新能力,没有过硬的拳头产品,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自然只能被迫沦为代工工厂的地步。我们转过头来看看外国著名品牌“阿玛尼”,它主要的工作是在干什么呢?就是在不断的研发,不断的创新,然后再寻找代工工厂生产产品。“阿玛尼”的产品价格动辄数万甚至几十万,就是因为它不断创新,不断的推出新产品,走在了行业的前端所以就逐步取得了对消费者话语权。这种情况用专用的术语叫“垄断定价权”。

  衣服还是一样的衣服,面料也是一样的面料,外国著名品牌的价格却是我们产品的几十、上百倍。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说,曾经有一家外国的著名包包品牌,它告诉它的一位消费者说,你定的那个包包不能按时交货了。原因是我们为了给你做这个包包而选定的小牛被车撞伤了,现在另外给你换了一头小牛。这种明显“忽悠”消费者的说辞,一方面体现了它对产品的要求是多么的精益求精,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消费者本品牌全世界仅此一家。这就是拥有“垄断定价权”的优势,其实所谓的包包早就在创库里放着。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目前最缺乏的也就是研发和创新。

  实际上,随着国际金融风暴发生之后,欧美市场的一蹶不振以及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我们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代工显然是代不下去了。优胜劣汰,一部分纺织服装企业被迫关门停产,不过仍然有很多企业“穷则思变”开始了国内市场的漫漫征途。

  内销市场:眼花缭乱,举步维艰

  纺织服装企业从单纯的代工生产,出口转向内销,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手到擒来的事情。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从单纯的生产企业向整个产业链转移的复杂过程。

  以往代工生产,纺织服装企业仅仅只需要注意订单和安排生产两个环节。而企业重心转向国内市场之后,则还要在营销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花费相当大的精力。另外,诸如分析市场、设计款式、计算库存和资金流等方面企业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这些都是繁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没有相对工作能力较强的员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转型便很难取得成功。

  众所周知,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一点,对于我国转战内销市场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尤为重要。面对相对陌生的国内零售市场,企业拥有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可以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人才的吸收、储备等方面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难题。

  首先是人才的招聘难,特别是高素质人才以及熟悉相关业务的人才招聘更是非常困难。2011年春节后,某服装企业为了拓展国内市场,建立营销团队参加了一家著名高校的毕业生招聘会。平心而论,这家企业开出的待遇在行业内算是非常丰厚的。前来投递个人简历的应届毕业生也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然而,当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查看这些简历之后却大跌眼镜,一片茫然。一个毕业生在所填写的表格中“最近在看什么书”下面赫然写着武汉某著名杂志的刊名两个大字。另外一个毕业生在回答获得何种奖励时写到,“2010年度本校踢毽子比赛第一名”。还有诸如特长是博闻广识,特别喜欢研究“毒物学”;随简历附送个人大尺度写真照片等等林林总总,稀奇古怪的的事情。

  虽然,我们也不能单纯从一份简历就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但是如此搞笑、无厘头的简历主人,试问哪家企业又能放心委以重任?我国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动手能力。培养出来的基本上都是理论家,而无实际工作能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招聘这类应届毕业生之后,势必还要花大力气进行培训以及耗费时日与之磨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进度,从而丧失了抢占营销“制高点”的最好机会。

  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也都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明白谁拥有了人才谁就取得了竞争方面的优势。不过,行业内人才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却并没有引起相关企业足够的重视。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一方面在不断的招聘员工,另外一方面又任凭企业自己的人才不断流失。这就意味着企业对人才的重视还处于皮毛阶段,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还没有被企业家们关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家纺织企业的一台价值三、五万的面包车不见了。企业必然会报警,同时展开内部的调查,与这台车有关的员工肯定会被叫去问话。但是,如果同样是这家企业一位掌握着很多客户关系,年销售额很高,每年给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一台面包车钱的客户经理被人挖走了。那么,肯定企业不会去调查他为什么被挖走,当然也不会有人被叫去问话。在价值越来越多需要用知识资本来衡量的今天,我们很多纺织服装企业仍然没有认识到这也是无形的财富。

  可以说,人才问题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转战国内市场时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另外,我们司空见惯的“内耗”、“价格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目前在欧美、日韩市场持续疲软,东南亚地区灾害不断,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也仅剩下国内市场这最后一块蛋糕了。实际上,为扶持纺织行业,国家早已出台了一系列对纺织品服装的扶持政策,但最直接的要数出口退税的上调。然而,国际需求的减少,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量的减少使得企业并没有感觉到压力的减轻。于是,国内市场就成了所有纺织服装企业角逐的战场。

  总的来说,我国国内纺织服装产品市场由于这些年以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所谓的“人口红利”等因素综合作用,每年都有20%左右的上升。不过由于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内销在时间上太过于集中,加上企业本身的数量也十分庞大,所以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

  各纺织服装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渠道战都已经在行业内打得如火如荼。某服装企业,计划在一家商场里面开一个自己品牌的服装专卖店。在和商场管理方洽谈的时候,该企业就明确提出租金可以多付一点,但必须保证该商场同类型的其他服装品牌不能进场。这就是所谓渠道战的典型模式,垄断产品的零售终端。至于价格战,广大消费者早就已经耳熟能详在此也就不再多谈。

  但实际上,无论是价格战、渠道战,“战”到最后都是两败俱伤的“双输”结局。渠道战想达到的目的是垄断零售终端,但我们现在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大。任意一个二、三线城市同档次的商场、百货公司等零售终端市场都不下几十、上百个。以目前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的实力来看,还没有哪一家能做到在一个城市垄断所有的零售市场。更不要谈一个省,一个片区乃至全国。“人心不足蛇吞象”恐怕就是对这类幻想渠道战能成功的企业最好的描述。

  无序的竞争,也是导致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涉足内销市场的拦路虎之一。总而言之,解决好人才的问题、竞争的问题,规划好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急需解决的事情。

  品牌:依托创新,掌控质量

  创新,无疑是一家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对于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创新不外乎科技创新和品牌创新两种。科技创新就是要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例如将新型纤维材料运用到产品中去、改善工艺流程等都属于科技创新。品牌创新则要求企业在产品款式设计、营销方式以及服务等方面不断迎合顾客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一些品牌纺织服装企业加强了创新的力度。但是,跟国外的老牌企业、知名品牌比较起来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别的不说,仅服装设计师这方面来说,我们国内目前就还没有一位同皮尔卡丹、阿玛尼这类设计师在一个档次上的人物。另外在一些新型纤维材料的开发、使用上我们也大大落后于国外。这都是应该引起行业内重视,并且着手解决的问题。

  在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方面,我们知道国内的行业标准和国外的标准是有一定差别的。总的来说,在诸如甲醛含量等方面国外的标准比国内标准高。同时国内市场太过庞大,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不足,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纺织服装产品的监管方面确实还有一定的欠缺。因此,纺织服装企业对内销产品质量的自我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目前行业内各企业纷纷在国内急速扩张,攻城略地的情况下,品牌建设就成为了一个核心的营销目标。创立品牌要从质量抓起,培育名牌更是任重道远。因为品牌依附产品,产品命系质量。品牌产品最重要、根本的问题是质量。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在转战内销市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增强各类质量风险的防范意识。才能为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内纺织服装产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纺织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