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中国制造正在变化
生意社10月27日讯 在国际需求整体低迷的时期,买家谋求着价格更低的货源。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的中国,买家寻求低价的做法一方面使得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工厂开始向内陆城市和西部转移;另一方面,很多公司开始寻求转型升级,把重心都放在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上。低端的基本服装生产因其附加价值不高而被忽视,一些国际买家开始在东南亚及西半球国家采购服装和纺织品。中国企业所处的环境愈来愈复杂,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对于纺织服装而言,中国制造,正在发生变化——
出口增长以价涨为主
首先来看看近期的进出口情况。进入下半年之后,国内纺织服装出口并未如此前预期般的出现大幅回落,但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纺织服装出口增长以价涨为主,真正反映出口真实情况的数量增长则仅为个位数,且在对外围经济体经济前景担忧增加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明确的背景下,未来出口预期并不乐观。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54.51亿美元,较7月份环比下降2.51%,同比增长26.4%。其中,纺织品出口83.63亿美元,环比下降3.90%,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70.88亿美元,环比下降1.19%。1-8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631.63亿美元,同比增长25.72%,增速较1-7月份的25.60%微升0.12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6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7.18%;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002.05亿美元,同比增长24.82%。
进口方面,1-7月纺织品进口109.2亿美元,增长10.7%,服装进口20.4亿美元,增长67.6%。纺织品中,纱线、面料的进口量仍处于负增长,降幅分别为17.3%和0.5%。针织、梭织服装进口量、价分别增长51.6%和13.7%。7月,纺织品进口额同比基本持平,服装进口额增长56%。纺织品中,纱线、面料进口量分别下降16.9%和13.9%,降速较前期放缓。进口单价分别上涨22.2%和12.3%,上涨速度回落。服装中,针织、梭织服装进口量、值分别增长30.9%和59%,进口单价上涨21.7%。
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而在8月,出口订单指数为48.3%,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这也是该指数自2009年5月以来制造业首次出现跌破50%的情况。其中,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10个行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50%。业界人士认为,目前世界经济的萎靡、原材料价格的提升、人民币升值,以及预计发达国家提高进口关税等因素,整体造成了这些行业出口的困难。“往年这个时候本来是旺季,但订单到现在还没有起色”,张家港市大阳风纺织公司的杨宇平说,今年3月以来,纺织业出口订单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一直没有回升。
海外采购转移到其它国家
中国在这个市场上量的缩减对于其它国家来说是很大的福利,越南和西半球的一些国家从中获利不小。在过去12个月内,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服装进口份额下降了40.8%,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出口额明显有上升的迹象。美国服装和鞋业协会总监Kevin Burke表示他接触到很多来自西半球的生意,尤其是那些签署过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如洪都拉斯,多米尼加共和国等。Burke说像VF Corp, Hanesbrands, Levi Strauss&Co.等公司都开始在这些国家寻求新的采购渠道。Luen Thai USA的总裁Rick Helfenbein表示自己还是认为中国会是最大的服装生产商,但是他的公司已经开始从别的国家采购服装了。
根据越南海关总局统计数据显示,越南2011年前6个月出口纺织品金额达62.6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成长29.77%,并占越南前6个月出口总金额的14.54%,其中6月出口纺织品的金额为1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成长33.71%。越南前6个月纺织品主要出口至美国(31.8亿美元)及日本(7.1249亿美元),分别较去年同期成长15.61%及48.03%。越南前6个月出口纺织品金额逾1亿美元的国家,还有韩国(3.1482亿美元)、德国(2.7762亿美元)、英国(2.761亿美元)、西班牙(1.7826亿美元)、加拿大(1.2036亿美元)及荷兰(1.612亿美元)。
据越南媒体报道,今年越南纺织服装、鞋类和皮包企业不断接到新的出口订单,且数量日益增多,其订单主要从中国转向越南。越南鞋业协会主席认为,目前在中国的生产成本偏高,另一方面越南的劳动效率得到很大改善,工人的手工艺和印尼、印度、马来西亚和孟加拉相比有一定的优势,另外像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品牌正在布局在各国的生产,因此许多品牌的生产从中国转向越南等其他国家。他认为,若越南企业能充分利用这个时机,能以合适的价格并提供稳定的货源,这将是越南企业的一个发展商机。
而印度希望从中国手里抢走10%的服装出口业务。作为印度第二大创造就业机会的行业,印度服装工业现在为大约700万印度人提供就业机会,出口的增长对印度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2011年2月印度服装出口同比增长24%,1月出口增长18%。受到出口显著增长的鼓舞,联邦纺织部长丽塔梅农近期表示,本财政年度,纺织品出口目标提高到大约300亿美元,去年这一数据为250亿美元。由于出口的增长,印度政府认为印度有潜力可以在2020年将印度占世界贸易的纺织品和服装份额从目前的4.5%提高到8%,达到800亿美元。据介绍,印度拥有世界最大的织机数量,印度有180万台梭织织机(占全球的45%),200,000台无梭织机(占全球的3%)。印度纱锭数量为全球第二大,占全球的23%。服装出口促进会(AEPC)主席Premal Udani说,美国市场对印度产品需求很好,美国占印度所有服装出口的40%。欧洲市场需求也在改善。如果印度能从中国手里抢到10%的业务,印度服装出口就能在未来几年翻番。
事实上,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美国由中美洲国家进口纺织品增加17%,其中又以萨尔瓦多于该期间对美国纺织品出口增加27%(约达12亿美元)最为突出。另据秘鲁海关税务总局(SUNAT)发布的统计报告,7月,秘鲁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1.9%;1-7月累计出口额同比增长25%。
主动转移降低成本
中国政府认为类似纺织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迫切需要通过产业转移提升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久前召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编制工作座谈会,就编制《产业布局和产业转移指导目录》进行了深入说明。会议提出,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将对推动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工信部表示,“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将不仅局限于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更主要的是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推进各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产业转移无疑是实现布局优化最有效、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途径。
其实,早在2009年,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启动了产业转移相关工作,个别省份还把产业转移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战略来抓。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在全国范围内更早于2008年就已经开始,中西部、省内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海外,都是中国纺织服装业转移的落脚地,主动的转移目的唯有降低成本。
在江苏,“省内转移”占据很大的比例。如苏北的宿迁多人次赴苏、锡、常等地招商,主动承接产业转。2006年,江苏红豆淮安工业园开工建设,工业园占地近700亩,可为10000人提供就业;2007年8月,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波司登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泗洪举行开工仪式。与此同时,梦兰集团、恒力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也在快步向苏北“溢出”,开辟工业园。据统计,仅这4家纺织服装企业在苏北计划总投资就达到60亿元。苏北成为苏南大型民营纺织企业新的主战场。当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
从全国范围来看,河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新疆等地是主要产业转移接受地。纺织服装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可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及劳动力成本优势,节省经营成本,同时带动中西部资源的利用,使东部沿海的经济要素与西部资源要素互相结合,实现东西部联动,达成双赢局面。
已有一部分优势纺织服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到东南亚地区,此类转移主要考虑的是改变贸易环境,也有部分成本因素的考虑。由于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及国内制造业比较优势逐步丧失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到越南、柬埔寨等地投资建厂的纺织企业已逾千家,在柬埔寨,由红豆集团控股兴建的西哈努克工业园吸引了很多企业前来驻扎。还有到孟加拉,以及西半球国家投资的。这些国家对欧美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并能够享受最惠国待遇。同时,这些国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了国外企业相当大的优惠空间。
转型升级正在强化品牌优势
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成本的递增趋势明显,宏观政策调整、国际需求疲弱、国内需求受通胀制约等一系列原因,纺织服装行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普遍认知,目前诸多因素正影响着企业的订单成交量和盈利能力,只有具有较大规模、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实力强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变局中取胜,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寻求未来出路的主旋律。
从目前市场来看,除了加强研发主动为国际买家提供设计开发、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外,挖掘内需强化品牌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国内市场活跃的中国品牌百花争艳,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品牌化经营较晚,从早期的杉杉、罗蒙等男装品牌的自我筹建,到近期全行业品牌化发展的高峰,长期的委托贴牌式生产使我国部分企业丧失了品牌建设的主动性。加工服装被认为处于全球服装价值链的最低端,中国服装品牌缺乏价值感,与国际品牌相比缺乏整体优势。如与欧洲品牌相比,缺乏文化气息,无法获得从品牌文化上的尊重,因此欧洲的奢侈品牌加速登陆中国市场。同时,快时尚品牌如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优衣库等,已向中国二、三线市场延伸,加紧布局中国市场趋势明显,品牌服装内销市场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因此,转型升级的企业亟需在转型期加速品牌优势培养,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品牌服装的设计水平,提高品牌美誉度;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流通环节的成本;三是提高品牌服装的文化融入程度,尤其是高端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四是加强品牌对国内和国际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提高自有品牌在国际市场立足力;五是加强产业链调整,改变产业链的连接不畅局面。
对于“两条腿走路”及只在国际市场发展的企业,要做的是努力提高生产水平,提高设计水准和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据悉,在美国市场,一些高端服装厂商已经开始在美国进行生产,8月份美国服装业雇佣人数增加了1100人。对于这些厂商来说,在美国本土生产服装比起海外的生产效率更高,很多人通过在季末下订单的方式来减少成本。这样的格局,无疑将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逼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