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价格跌去五成 德州棉农拔棉植麦
在德州城区去武城县的路上,路两边的棉田里掺杂着不少已经平整出来种上小麦的田块。经济导报记者在德州市植棉大县武城县采访时了解到,因为种棉不挣钱,不少棉农已经将棉田里的棉花拔掉改种小麦。此举意味着明年德州棉花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减少。
棉花种植将减少两成
眼下,正是棉花采摘和销售的季节。往年这个时候,在田间地头,到处都活跃着收购棉花的小商小贩,讨价议价,好不热闹。然而28日导报记者在武城采访时,遭遇了少有的冷清,一路上难觅商贩的踪影。
在武城县武城镇贾庄西贾村,村民周子旺和妻子正在棉花地里捡拾着尚未采摘完的棉花。周子旺告诉导报记者,他家种了十几亩棉花,亩产不到400斤。“现在棉花都在家里堆着呢,一斤也没卖,价格太低了,一斤才4元钱左右,卖就赔钱。”按照周子旺的说法,虽然去年的棉花歉收,但价格高高在上,没怎么赔钱。“但今年就不一样了,夏季的大雨让不少棉桃都黑死了,产量上不去,价格也在呼呼地下跌。”
除了棉花之外,周子旺家还种了十几亩小麦。“1亩小麦和玉米(小麦和玉米各一季)的纯收入差不多有2000多元左右。哪样划算,这账大家都算得出。”
在从事棉花研究20多年的德州市棉花协会副秘书长马俊凯看来,虽然按照规定,种棉每亩有15元的良种补贴,但没有种棉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而种粮,则有上述3种共计每亩百元的补贴。“如果种棉亏损了,一亩15元的补贴无济于事,调动不了棉农的积极性。”马俊凯说。
因此,以现在的价格,农民不仅不愿卖,而且在纠结是不是要继续种下去。
导报记者在周子旺的棉田附近看到,不少棉田都平整了出来。对此周子旺说,西贾村一共种了2000多亩棉花,现在已经有500多亩棉田改种小麦了。
“我家就改种小麦了,昨天刚点完麦种。”与西贾村相邻的庞王庄村民刘春莲介绍,他们村也有不少棉农拔棉植麦。
在马俊凯看来,以前棉花和粮食的价格比率是12∶1到8∶1之间,在这个区间时农民愿意种棉花,而现在小麦的价格是每斤1元,按照最低8∶1的棉粮比价,棉花价格应该在每斤8元左右,但现在只有4元上下,棉粮比价严重失衡。
马俊凯表示,“由于棉价偏低,目前德州地区部分棉农已拔棉柴种小麦,有的村庄比例达到70%,多数棉农表示明年将减少或不种棉花,预计明年德州地区棉花面积将下降20%-30%。”
下游企业:日子不好过
棉价走低棉农不高兴,处在棉花产业链下游的棉花纺织企业同样高兴不起来。
导报记者在武城茂泰油棉有限公司看到,这里也是格外冷清。门口的停车场空着,没有一辆来送棉花的车,厂区里面也只有寥寥几人在整理着收到的棉花。而去年这个时候,来送棉花的车排起了长队,一度排到了公路上。
该公司厂长高军旺告诉导报记者,这两天棉厂每天只能收到1万-2万公斤棉花,全厂百余人几乎无活可干。“不说往年,就在前段时间价格高一点的时候,每天都能收到20万到30万公斤(籽棉)。”据他介绍,现在厂里的棉花多数都是从河北衡水收来的。“武城县靠近河北衡水,那里的棉花收购价比德州低一些,加上河北那边土地是承包出去的,棉农没有地方存大量的棉花,所以必须卖出去。”高军旺说。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棉价走低呢?马俊凯表示,籽棉-皮棉-棉纱-织布-服装,都处在一个产业链条上,就像一个绳上的蚂蚱,价格互相影响,一个下跌,其他也会相应跟跌。从目前来看,最关键还是因为欧美经济不景气,我国整个纺织品出口的大蛋糕变小,而这有限的蛋糕还由于中国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被东南亚一些国家分走了不少。
马俊凯告诉导报记者,“中国纺织品的成本上涨了很多,从去年开始,纺织订单逐渐向东南亚一些低成本国家转移,这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造成了很大压力,导致国内纺织订单大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