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天虫”之路在何方
【题解】天与虫两个字叠在一起,就是“蚕”字。在民间,蚕也被称为“天虫”,寓意为上天赐予的虫子。
【编者按】蚕桑产业是我市四大高效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市突出“高产、优质、高效”,全力打造“十亿元”蚕桑产业,连续八年生产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是全国闻名的优质茧生产基地。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市蚕桑生产格局日趋区域化,但由于气候环境日益恶劣、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等因素,蚕桑产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眼下,秋蚕刚刚收获,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屡屡发现有蚕农挖桑、毁桑,那么,“天虫”之路在何方?从今天开始,本报将连续刊登记者来自我市桑蚕产业一线的调查报告。
日本专家(右二)来我市考察蚕桑产业。记者杨立霞摄
蚕桑产业是我市农村传统的骨干产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撑。1995年,我市桑园面积曾达12万亩,全年养蚕31万多张,产茧超万吨。虽几经茧丝绸低潮行情的影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至目前,全市桑园面积稳定在10万多亩。
历经多年的发展,全市蚕桑生产格局日趋区域化。桑园主要集中在高明、雪岸等10个镇,其中有74个村的桑园面积均在500亩以上,共有2个蚕桑专业村、7个千亩高产高效示范片。桑、蚕品种优良,覆盖面广,桑园育71-1品种达90%以上,蚕品种100%达到优良化,在优质茧基地饲养的苏豪钟晔、苏秀春丰新蚕品种,生产的蚕茧能缫5A至6A级高品位生丝。作为全市蚕种一站式服务单位——市蚕桑技术指导站于去年开始新建智能催青室,今年四月首次投入使用,是目前国内设备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使用效果最好的蚕种催青室,为全市蚕桑高效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栽桑养蚕是我市蚕农家庭的主要现金收入来源,群众从栽桑养蚕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去年,全市发种248154张,总产茧22.87万担,茧产值4.14亿元,桑园综合开发收入4.72亿元,亩桑综合收益5568元。今年春蚕发种11.9485万张,续春蚕1706张,产茧8.98万担,茧值2.14亿万元,综合开发收入2.64亿元,亩桑综合收益3100多元;中晚秋蚕已订种13.3602万张,预计茧产值近2亿元。农村土地产出“三年培增”将提前完成。
在全面小康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桑园还是提高绿化覆盖的重要途径,我市桑园面积占森林覆盖率的三分之一。近年来,我市通过稳定发展蚕桑产业,提高蚕桑产业的规模效益、持久效益,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有效巩固和提高全市农村的绿化覆盖率,为建成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市蚕桑产业倍受国内外同行、专家关注,国家蚕桑技术体系科学家、苏州大学沈卫德教授多次莅临我市实地指导;国家蚕业科学研究所沈中元、吴福安、程嘉翎等国家技术体系专家和国家蚕桑技术体系苏北试验站专家先后到我市讲学、指导。这些专家的到来,不仅给我市送来了蚕桑的前沿技术,更坚定了蚕农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勇气。日本蚕学专家宫下民雄、循环经济专家滨野国胜到我市调研,对我市推动蚕桑产业稳定发展的做法赞不绝口。蚕桑产业的“如皋现象”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然而,由于气候环境日益恶劣、市场行情大起大落等因素,蚕桑产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眼下,秋蚕刚刚收获,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就屡屡发现蚕农挖桑、毁桑,“天虫”之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