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业新10年:整个产业链需糅在一起创新
生意社11月4日讯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29.81亿美元,环比下降9.7%,其中,纺织品出口79.48亿美元,环比下降5%;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50.33亿美元,环比下降12%。
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主要出口地。在刚刚落幕的第110届广交会上,欧美客户锐减,与会的中小企业订单缩水,本届广交会也从另一个角度凸显了外贸形势的严峻。
同时,国内消费方面也没有出现超预期的利好局面,整体需求有减缓迹象。9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各类服装零售量同比下降1.98%,近几个月以来同比首次出现下滑。
在日前中国服装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服装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中国服装行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已经走过10年,为应对新的形势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已刻不容缓。
形势或比2008年还严峻
“今年面对的形势可能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还要困难。”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在会上指出,今年行业的发展面临非常多的困难和问题,整体国际市场需求一直不振,人民币持续在升值,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国内货币政策对于企业的信贷资源造成了紧缺;通胀也对消费产生了很大抑制。
“尽管面对这样复杂的环境,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但是行业总体上还是取得了比较良好的发展。”陈大鹏说。
据工信部10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9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9558亿元,同比增长29.0%,增速较上半年回落1.0个百分点。其中,服装产量183亿件,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半年回落3个百分点。1~8月,服装行业累计实现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41.4%,较全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在生产平稳增长的同时,内需和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同比稳步提升。工信部数据显示,1~9月,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限额以上零售额5450亿元,同比增长24.8%,增速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186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服装出口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3.3%,增速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陈大鹏指出,从数据可以看出,服装行业发展的主流是良好的,而且这些数据表明了服装行业的一些良性的变化,同时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型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甚至是生存的困境。但是总体来说,因为服装行业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行业,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困难,行业上下以市场为动力,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服装企业不断通过探索和创新去寻求发展,整个行业呈现出区域布局调整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运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
“服装行业在科技进步、设计研发、商业模式、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国际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深入创新,而且取得了很多成效。并且行业的整体发展和行业的价值观,都是朝着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陈大鹏说。
转型升级是唯一出路
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成本的递增趋势明显,宏观政策调整、国际需求疲弱、国内需求受通胀制约等一系列原因,纺织服装行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普遍认知,目前诸多因素正影响着企业的订单成交量和盈利能力,只有具有较大规模、产品附加值高、技术实力强的企业,才有可能在变局中取胜,赢得更多市场份额。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寻求未来出路的主旋律。
“2011年也是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接之年,实际上已成为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分水岭,行业全面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的发展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核心主题或者说唯一出路,就是创新。”陈大鹏说。
在首届中国服装大会上,杜钰洲指出:“中国服装行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已经走过10年。2011年是行业发展的新10年的开端,也是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应对新的形势的重要时刻。行业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建设。”
杜钰洲说,转变发展方式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扩大内需,提高内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全行业必须更好地通过内需来实现产业的转型。内需、全球化、深化改革、技术创新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4个动力,其中内需是中国服装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今后5年内需仍然是第一动力。企业既要适应需求,又要拉动需求。
他强调,新时期,中国服装行业要通过融入全球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素质;要利用开放的条件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要学会跨国配置资源;要深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在世界上要成为纺织强国,不仅要适应国内的需要,也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他说:“实际上中国市场已经国际化了。现在国内的顶级市场还是国外的品牌占主导,但我们已经有一些品牌进入了顶级市场。从行业来讲,不能埋怨别人是不是‘崇洋媚外’,把中国品牌‘挤’出来。‘崇洋媚外’的思想是有的,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消费者决定的。消费者认同外国的品牌,商场就愿意让外国品牌进来。因此,我们要找到我们自己的弱点。现在,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国外的品牌,了解它的营销、它的理念、它的管理、它的质量,等等,先找内因,而不要考虑外面不正常的东西。”
杜钰洲特别强调指出,产业升级并不是要排斥纺织服装产业,而是加快纺织服装产业提升。现在,政府对作为民生产业、出口竞争优势产业的纺织服装行业的支持力度不会改变,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不会改变。
产业链条还需要更通畅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可以生产任何品种、任何质量的服装,我国服装业的制造能力已经得到全世界认同,但我们还不是品牌强国,尤其是以品牌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尚未健全,这也是中国服装业“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和关键环节。
陈大鹏曾多次指出:“未来,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而是企业是否站到新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确实获得了技术创新价值和自主品牌价值。”
在他看来,创新是中国服装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是改造、提升服装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新定位,满足国内人民对美好生活更高期望,适应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抓住创新这个核心,中国服装业才能改变在全球跨国供应链中的低端位置,获得更高的附加值。”
“巩固制造优势也好,提升比较优势也罢,最后全都体现在品牌价值上,只有走品牌之路,全面推进品牌化战略,中国服装业才能摆脱目前的种种不利因素,最终实现服装强国梦想。”陈大鹏说。
而要提升行业“软实力”,提升品牌附加值,就需要一种集创意、研发、设计、制造、管理、营销、物流、服务以及相关产业的集成创新体系做支撑。
事实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产品创新”竞争变为更具系统意识、贯穿全产业链条的“集成创新”竞争。如何打造多个产业环节中的创新要素并使之协调贯通,形成一个涵盖整个行业体系的创新集成链条,已成为服装业的当务之急。
记者注意到,在首届中国服装大会上,中国服装协会举办了8个平行会议,主题分别为“资本的力量”、“电商的力量”、“产品的力量”、“整合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模式的力量”、“跨国的力量”、“科技的力量”。陈大鹏表示,它们都是中国服装产业链集成创新过程中所必须关注和拥有的各种要素,它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支撑和推动了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在未来也必将继续成为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全面构建产业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品牌和科技贡献率的需求,更是我国服装产业成为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创意产业、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建设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强国的必由之路。”陈大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