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形势严峻 "丝绸大国"亟待向"丝绸强国"转型
近日,国家茧丝绸办在杭州召开的茧丝绸行业发展座谈会上公布了《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行业发展的经济总量、品牌培育、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等五大目标。
业内人士表示,在面临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形势下,该纲要给予了茧丝绸行业冲破迷雾的信心,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根据近日国家茧丝绸办发布的《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5年,丝绸工业总产值有望达2000亿元,真丝绸商品出口将保持在35亿美元以上,10个具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也将被打造成中国丝绸行业的“金名片”。
“十二五”是关键转型期
“‘十二五’正是我国商务发展转变方式、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茧丝绸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国家茧丝绸办主任邸建凯分析丝绸行业面临的处境时表示,“我国茧丝绸行业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包括丝绸在内的纺织品服装市场继续增长。发达经济体仍是丝绸商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新兴经济体的需求潜力将进一步释放。这有利于我国丝绸企业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扩大丝绸出口份额。
然而,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贸易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丝绸商品扩大出口的难度加大。与此同时,来自周边国家如印度、泰国、越南丝绸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此外,人民币面临较大升值压力,这将进一步削弱国内茧丝绸产品出口价格传统优势。
国内方面的情况同样又有喜又有愁。“喜”的是,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国家扶持“三农”、扩大消费等政策措施的进一步实施,将为茧丝绸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材料向蚕丝等天然纤维回归成为必然趋势,茧丝绸行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以及丝绸制品天然、舒适的特征,将进一步满足新型消费需求。“忧”的则为,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结构调整,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紧张,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直接制约茧丝绸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经营面临新的挑战。
需向“丝绸强国”转型
回顾过去五年的茧丝绸行业发展历程,邸建凯表示,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丝绸供应国,对国际茧丝市场行情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目前我国生丝和真丝绸缎出口继续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贸易额比重分别达到90%和70%。
尽管“十一五”期间我国茧丝绸行业发展迅速,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层出不穷。
邸建凯指出,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蚕茧农业基础仍不牢固、丝绸工业生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有待提升、丝绸品牌发展相对滞后、对国内丝绸市场和国际新兴出口市场的开拓不足、抵御国内外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市场运行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期待在“十二五”期间获得解决。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陆铁进一步指出了我国丝绸产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强。印染后整理技术、产品设计等方面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二是产品附加值不高,产品出口仍然以OEM为主,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自主品牌销售仍处于起步阶段;三是原料保障还待加强。现在原料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较大风险。
邸建凯表示,《纲要》就是针对上述问题而制定的,以促进茧丝绸市场稳定运行,保障行业健康发展。为了实现前述五大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茧丝绸行业要紧紧围绕“调结构、创品牌、促升级”的主线,以技术进步和品牌培育为重点,以政策扶持为手段,以改善农业生产、提升工业水平、优化贸易结构、推进管理和机制创新等为主要内容,通过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提高桑蚕生产水平、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打造中国丝绸品牌等七项任务的完成,为茧丝绸行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