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应当走进千家万户
陈耀光:著名设计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杭州典尚设计创意总监、总经理
代表作品:韩美林艺术馆、李叔同纪念馆、浙江美术馆
丝绸文化的传播与丝绸的定位
丝绸作为一种品质优秀的材料源,如何推广到生活中,要借助一种传播方式,提高使用的频率。此外还应当借助当代的一种时尚和审美,表达当代人对丝绸的一种理解,这个是很关键的。比如可以请当代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级艺术家做一些以丝绸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如作为雕塑的面料,进入公共场合。让大家感受到,丝绸也能像传统的雕塑材料钢筋、水泥、玻璃一样,呈现在露天,让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成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当代人对远古的丝绸文化的理解会更加亲切,不至于让丝绸的文化艺术只能在博物馆看见。丝绸是一种材料,又是一种文化,文化来自于生活,最后还要服务于生活,这样的文化才是一种活的文化,而不是仅仅只能展示在博物馆,让人们去敬仰,却不能对推动生活品质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文化。而且古人发明丝绸就是想让它成为能给人类带来温暖、舒适的一个美好的事物,而不是仅仅让人产生敬畏感与距离感的事物。
因此丝绸应该走进千家万户,它可以是名片、可以是手套、可以是筷子的保护套等等,它虽然是一种面料,但是它可以通过喷绘、印花、刺绣承载很多精神、文化的内涵。让中国丝绸的源远流长的文化可以通过灵巧的手和创作的灵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服务于大众,带进千家万户。所以我们在运用和推广丝绸的过程中,不能将丝绸锁定在某一批人群彰显身份的需求上,不仅仅为贵族服务,贵族可以垄断一些昂贵的东西,但是他们垄断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权利。
爱马仕它本身不是做丝绸的,但是它可以将一个中国文化的东西,做得如此精致,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尽管价格十分昂贵,但仍让人们趋之若鹜,这是一种品牌效应,是西方非常成功的商业模式。相比较,人们说现在鱼目混杂的丝绸市场把中国丝绸这块牌子毁了,我不这么认为。尽管它有许多与丝绸混纺的产品,甚至根本不是丝绸,也打着丝绸旗号的产品在销售、流通,但是我依然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大家都还在关注丝绸,都在追求丝绸所带来的美感和舒适。由于价格的原因,出现了仿丝绸的现象。但是正是通过仿丝绸的这样一种形式,让丝绸流通,并且需求这么大,说明说明社会需要丝绸,人们热爱丝绸,因此丝绸的文化才有传承的意义。因此应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从而重新规范市场,确立丝绸应有的市场,
所以我认为丝绸在中国来说,作为一种本土的东西,这样美好、舒适的东西,作为丝绸的制造者,丝绸传播的文化者,应该在运用和推广的过程中,应当将丝绸解构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哪怕是很微妙的钥匙圈或者微小的纪念品,比如我今年中秋节收藏了一个月饼盒,月饼本身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它的盒子上面,用丝绸作为软包,并且绣了一朵我们荷花,让我马上体验到一种优雅、一种内敛、一种宁静,一种可以用来收藏的意义。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所以我觉得丝绸走进生活、带动人们消费的冲动还只是个开始,因此我也觉得人民网丝绸文化频道这个媒体,将中国历史悠久的丝绸文化进行传播和解读,让当代人学习如何看待、运用丝绸,具有非凡的意义。
丝绸装饰的运用
不谈丝绸的光泽和视觉,我觉得丝绸应该分布在我手所能触及的每一个事物上,让我随时能感觉到它的柔软、真丝的天然性、有机性,以及那种优雅的触觉。其次它可以运用在我们的墙面上作为主题背景,这个背景我可以是机器织造的,也可以是包容手的智慧手绘的,也可以是更讲究的刺绣等等。可以有主题性的描绘一种情绪、记录一幅山水。满足人们当代的各种审美、精神需求。我之前有做过运用丝绸的室内装饰,但是还只是运用的了成品的面料,后面我可以和一些优秀的丝绸企业合作,和更多优秀的设计师合作,为一些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需求的丝绸装饰。让更多热爱丝绸的人士体会到丝绸的美好、舒适,以及它能与任何艺术形式交融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