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东:纺织产学研合作开发占据项目主体
生意社11月11日讯 “纺织之光”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已经评出,在项目评审中共分为纺织,产业用和化纤,印染,机械和自动化4个评审大组。《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了江南大学副校长高卫东,高卫东先生介绍了本年度科技奖项的亮点以及如何走好“十二五”纺织科技发展之路。
江南大学副校长高卫东
从今年获奖项目的水平看,科技含量、市场应用水平、产业化覆盖程度,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纺织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和十多年前的情况大不相同。受耕地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料的棉花,在未来几十年内,必将在“不与粮争地”的大环境下寻找新的发展途径。以化纤为主的仿棉纤维、仿真丝纤维等将成为天然纤维的主要替代产品。
这些发展趋势在本次评选中也有体现。如东华大学和河北吉藁化纤等共同开发的“竹浆纤维制造与纺织染整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苏州大学和鑫缘茧丝绸集团等共同开发的“天然彩色桑蚕茧丝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研究”项目等,都在原料创新方面作出了贡献。其中,竹浆纤维是一种将竹材做成浆,然后将浆做成浆粕再以湿法纺丝制成的纤维,具有吸湿性、透气性、抗菌性等优点;天然彩色茧丝属原生态产物,无需进行化学印染即可直接用作彩绸原料丝,丝绸制品绿色环保,避免了化学染料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属于纯天然生物制品。
北京三联虹普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容量聚酰胺6聚合及锦纶6全消光多孔细旦纤维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徐州斯尔克差别化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中丽、东华大学联合研制的“一步法异收缩纤丝产业化成套技术与应用”、天津工业大学的“水处理中空纤维膜材料集成技术”等,都在新型化纤材料开发方面成绩突出。这些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在拓展未来纺织材料方面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这次获奖单位的组成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较多,企业自主开发的项目也占有相当比例。这一方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产学研的结合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企业作为研发主体,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和活力。
纺织业是一个产业链跨度较长、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很多项目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产、学、研、用各环节的通力合作和协同创新。“十二五”期间,中国要从纺织大国向强国迈进,需要在科研方面继续加大投入,构建更合理、有活力的研发体系,推动更多研发项目的出现,为中国纺织业的持续强盛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