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产业升级 由贴牌变创牌
“大朗不产羊毛,怎么会成为中国羊毛衫名镇呢?”昨天,大朗镇镇长谢锦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大朗有3000多家毛织企业,近3万台数控织机,年产毛衣数亿件。很多世界品牌毛衣都在大朗生产,但大朗却没有一个世界品牌。他表示,大朗接下来将在羊毛衫产业做强转型升级,试图从羊毛衫生产强镇向品牌和商贸强镇转变。
擦亮大朗的自主品牌
据悉,大朗镇目前有3000多家毛织企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配套,以巷头为中心约10平方公里的中国贸易市场逐渐形成。为更好地带活羊毛衫产业发展,镇财政已安排1000万元补贴资金,鼓励企业购买和使用数控织机。建成毛织产业创新服务中心,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等,完善了公共服务平台。
如何做好和擦亮羊毛衫品牌呢?谢锦波介绍,第一是从产品经营品牌着手,尽快实现产品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双转型。第二是从毛纺织的生产基地向毛纺织的商贸城转变。“我们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把羊毛衫产业继续发扬光大,做强做活。”谢锦波介绍,要把一年一度的大朗“织交会”打造成一个永不落幕的展会。另外,为了搞好每年的织交会,每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把大朗的毛织品牌向全国、全世界推广。企业在此过程中,也可以同台竞技,让整个产业链得到延伸。
每个“品牌名标”最高奖百万
在羊毛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谢锦波介绍,大朗的经验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时尚元素与创意元素结合,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毛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
二是创新品牌创建模式。大力创建“大朗”区域国际品牌,完成“大朗”图形商标及VI系统的设计制作,并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对获得品牌名标的企业和产品,给予一次性30万至100万元的奖励。
三是创新“织交会”办展模式。通过打造在线“织交会”,实现网上和网下互联、互通,展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