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行业的发展受到支持
生意社11月28日讯 原纺织工业部分管纺织机械工业的副部长谢红胜同志经常对我们说:“你们的思想要解放一些。全国这么大个市场,纺织工业要发展,仅有这几个纺织机械厂能满足纺织工业发展需要吗?”
在纺织机械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谢红胜同志多次提出:“其他行业的企业只要愿意搞纺织机械工业的,我们都欢迎。谁能把纺织机械搞好,我们都应当支持。”这是在纺织机械工业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时,纺织工业部领导给我们在具体业务工作中提出的新的指导意见。
过去有的军工企业或军工企业中一部分生产能力富裕的,“军转民”也进入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纺织机械产品,这确实也是发展纺织机械工业可借用、可学习的重要力量。高峰时期曾有110多个军工企业生产过纺织机械产品。
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政府给企业“松绑”,实行“减政放权”,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到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管理体制,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生产企业有了自主权,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细胞”。一批其他行业的机械企业和一批民营企业开始进入纺织机械行业,生产纺织机械产品。这样,纺织机械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一批境外知名的纺织机械企业也纷纷移师我国境内生产纺织机械产品,使他们的产品实现本土化。诸如瑞士立达公司、意大利马佐里公司、德国欧瑞康集团公司、比利时必佳乐公司、意大利意达公司、德国巴马格公司以及世界著名的生产织机开口装置的史陶比尔公司等,都在我国建厂或建合资企业。还有台湾的一些纺织机械企业,生产研发基地也移师大陆境内。
生产纺织机械主机和专用基础件的生产企业,由建国初期的9个直属厂发展到几十个、几百个,直到现在的1000多个,遍及全国22个省市,涉及纺织、机械、电子、军工行业,国家控股、合资与外商独资、私有企业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目前,在纺织机械企业中,国家控股的企业只占6.1%,集体控股企业占5.6%,私营企业占71.2%,港澳台控股企业占10.4%,外商控股企业占6.7%。从纺织机械企业的地域结构来看,江苏占32.2%,浙江占21.3%。
纺织机械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下游产品限制,一直在较低水平上运行,整体效益不高,从实现利润来看,国有控股企业仍然“微利保本”。全行业实现的利润中,集体控股企业占7%,私营控股企业占79.6%,港澳台控股企业占11.6%。2009年,纺织机械产品的进出口近40亿美元。其中出口12.1亿美元,而在出口纺织机械产品中,外商独资企业的出口的产品占26.7%,私人控股企业的出口产品已占27.2%,国有控股企业的出口值只占14.4%。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就是在前几篇的材料中,提及有许多国家支持发展纺织机械工业的专项。这些专项的资金和政策是不是只支持了国有企业呢,是不是都支持所谓的直属企业和行业内的地方企业呢?可以说不是的。因为在纺织机械行业中已经没有国家政府直接管理的所谓直属企业了。政府支持的是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凡是承担纺织机械产品的企业,有一定的基础,产品又在支持范围内的,不分行业内外,不分中央企业或地方企业,一视同仁,都给予支持。以“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引进技术国产化”为例,项目中片梭织机是由用航空工业系统320厂承担,2.4亿元的投资占总投资的13%。喷气织机的电控箱是由电子系统的782厂承担,无油空气压缩机是由无锡压缩机厂承担。除主机由大厂承担以外,项目中的13个子项都是由所在省市的企业承担,许多重要产品都是其他行业企业承担的,粘胶纤维制胶设备中的细分碎机、筛滤机和长丝纺丝成套设备配用的压洗机,都是由航空工业系统的155厂和606所生产的。聚丙烯腈纤维关键设备——反应器,是核工业系统523厂承担的,印染工艺技术一条龙项目中的关键产品——染色机由机械系统杭州汽轮机厂的印染机械厂承担。还有其他配套项目,也多由相关企业承担,同样得到了国家从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实践证明,纺织机械工业之所以得到这样快的发展,首先是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按照国内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围绕市场进行运作,为国内外两个市场服务。其次是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实践,出产品,出成果。第三是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并从法规、财政、税收等方面给行业、企业以支持。第四是协会的组织协调,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在联系政府,服务企业,行业自律的方针指导下,服务于企业,做好企业之间、行业内外、境内境外需要组织与协调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