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产业的转变之路浅析
生意社12月7日讯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在展望低碳纺织的未来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整个世界都能‘编织’出来。”意思是说,现在的布匹不仅仅是为了遮羞、避寒、装饰而编织,甚至人造器官、血管也可以通过编织的方式来制造。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现代纺织业的广阔发展前景。
从“天宫一号”上天,到“神舟八号”的顺利返航,既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进步和飞跃,也让世人看到了新材料产业从中起到的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此次,“天宫一号”电源分系统采用的便是由东华大学研发的“高压半刚性太阳电池翼玻璃纤维网格材料”,是国产“碳纤维框架结构+玻璃纤维网格编织技术”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成功应用,具有极大的突破意义。而硼纤维、碳纤维、芳纶等高强度、高模量复合材料,以其质量轻、轻度高等特性也成为飞机、火箭、航天飞机的首选材料。
承担“天宫一号”电源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东华大学陈南梁教授介绍说,“天宫一号”电源分系统是我国航天器首次把“碳纤维框架结构+玻璃纤维网格编织技术”应用到太阳电池翼上,其中玻璃纤维网格是核心技术之一。这种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材料是以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经编工艺生产的高密度经编织物。
除了航空航天这样的高科技领域之外,产业用纺织品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牧渔业、土木工程、建筑、交通运输、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新能源、国防军工等领域。从航天器到购物袋,从湿纸巾到人造血管,产业用纺织品已经遍布社会各个领域,成为我们生活“日用而不觉”的一部分。
目前,产业用纺织品已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国向强国目标转变的新增长极,是跨越纺织和新材料的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随着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向强的转变,产业用纺织的应用也将更加的“无孔不入”,与人们的生活也将更加的休戚相关,届时我们也许真的相信“整个世界都能‘编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