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强力打造制鞋出口基地
生意社12月7日讯 近年来,周口市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一举应多变”的要求,在省商务厅的业务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结合周口资源优势,以建设“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为契机,以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突破口,以承接台资制鞋业转移为重点,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方式,强力推进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签订制鞋产业投资项目合同30多个,落地制鞋企业22家,总投资23亿元,已建成成品鞋生产线21条,年产能1550万双,带动就业4万人,初步形成了以扶沟宝昌鞋业、西华凯鸿鞋业、商水强鸿鞋业、鹿邑祥龙鞋业、淮阳亚泰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产业集群。2009年,全市鞋类产品出口量仅为121万双,出口额1535万美元。2010年,由于启动了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全市鞋类产品出口量达到351万双,同比增长190%,出口额3013万美元,同比增长96.3%,出口额占全省鞋类产品出口额的近30%。今年由于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1~10月份,全市已实现鞋类产品出口量734万双,同比增长164%,占全省鞋类产品出口量的44.5%;出口额8054万美元,同比增长243.8%,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37.8%,占全省鞋类产品出口额的48.8%,占居全省的“半壁江山”。
周口发展制鞋业的优势明显,具备承接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良好条件。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廉。周口总人口1100万,占全省人口的1/10,是全国地市级第二大人口城市。每年富余劳动力400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260万人。全市现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50多家,年培训熟练工人15万多人次,本地普通工人平均月工资800-1000元,为制鞋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二是土地储备充裕,园区设施完善。周口市地处黄淮平原腹地,极少有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地面平坦,土地广阔,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目前,周口市共有11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土地储备充裕,工业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优惠供应,保障企业用地。建设有大规模的标准化厂房,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完善,满足企业入驻需求。三是电力供应充足,用电条件优厚。与沿海地区供电形势紧张相比,我市电力供应充足,年发电量30亿千瓦时以上,供电可靠率达99.92%,完全可以保障企业用电需求。同时,省政府对包括周口在内的黄淮四市实行用电优惠政策,对入驻产业集聚区的工业企业,参照省外送电价,实行大用户直供。四是皮革资源丰富,原材料供应充足。周口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皮革行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是槐山羊皮和黄牛皮的主产区,历史上与河北张家口并称中国南北两大皮都。槐山羊皮为出口免检产品,原皮以粒面细致、纤维紧密、厚薄均匀、皮幅大、伤残少闻名于世,不少驰名世界的意大利名牌皮鞋就是采用周口的皮革生产的。以河南财鑫三和皮革集团为代表的牛皮加工、以项城丁集镇皮革企业群为代表的羊皮加工在全国都有较大影响,为鞋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皮资源。五是交通运输便利,进出口通关便捷。周口地位中原,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是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是“东引西进”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周口是河南省唯一集公路、铁路、水运运输为一体的运输枢纽城市,交通便利,运输成本较低。南(京)洛(阳)、永(城)登(封)、大(庆)广(州)、周(口)商(丘)四条高速公路呈井字型贯穿全市。漯(河)阜(阳)铁路西连京广、东接京九,开通有周口—北京、周口—广州直达列车,客运和货运列车沟通全国各地。沙颍河是河南省唯一的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直达南京、上海。周口海关于2006年1月正式开关,关区包括周口市及所属县市区、漯河市及所属县市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设立和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正在规划建设之中,这些都为制鞋企业的进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六是政策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加大扶持力度,推出优惠政策支持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不断提高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标准,鼓励企业出口创汇。近期,国务院又正式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给予河南省先行先试等一系列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省政府将周口确定为“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为周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制鞋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周口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意见》、《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
周口发展制鞋业的愿望迫切,措施得力。一是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省政府将“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列为全省15个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并从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周口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把打造“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提高到事关全市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作为全市大招商的“加速器”和“突破口”,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目标考核体系,全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书记毛超峰、市长徐光等主要领导多次作出详细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和目标,进一步统一了全市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思想,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支持。二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徐光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任成员的承接制鞋产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我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指导协调服务“河南省制鞋业出口基地”建设事宜,为加速实现制鞋业整体向周口转移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同时,市商务局成立了服务台商制鞋业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我任组长,专题服务于承接台资制鞋业转移工作。三是主帅出征,强力招商。为增强承接台资制鞋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队“走出去”与台资制鞋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并取得显著成效,为台资企业的顺利落户和大招商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良好的表率示范作用。2010年4月15日至4月18日,受市政府邀请,以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林昭杰为团长的考察团一行10余人,再次莅临周口参观考察。市委书记毛超峰、市长徐光亲自接见考察团,并就进一步加强合作进行深入会谈,达成了合作共识,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一批台资企业落户周口打下了坚实基础。6月初,市长徐光带队赴广州、东莞等地针对台资制鞋业进行实地考察和专题招商,并参加了在东莞举办的“周口·东莞承接鞋业玩具业项目合作洽谈活动”。会上,共签订项目28个,有11个为与制鞋业相关的项目。7月3日至12日,市委书记毛超峰率经贸代表团赴台湾考察招商,通过深入洽谈,周口市与台湾共对接项目15个,其中签订合同项目4个,总投资6.3亿元,达成意向项目11个。2011年8月,市长徐光率团在郑州成功举办了2011年周口市承接制鞋产业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共签约项目63个,亿元以上项目45个,3亿元上项目12个,合同金额132.8亿元。其中,制鞋产业项目12个,合同金额31.9亿元。四是制定规划,实施突破。按照省政府把周口建设成为“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的总体部署,周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制鞋基地,打造中部鞋都”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周口实际,深入调研,制订了《周口制鞋产业发展规划》和《承接台资制鞋产业转移优惠政策》,为加速实现台商制鞋业整体向周口转移,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五是建立信息库,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重点台商和知名台资制鞋企业信息通报制度,加强“四库”(信息库、资源库、人才库、项目库)建设,重点跟踪,动态调整。开辟专门网站和栏目,将周口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土地优势、劳动力优势、皮革资源优势、优惠政策等招商信息在网上发布,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拾遗补缺。同时,客商也可以登陆网站,搜索周口市的相关投资信息,实现地企互动和对接,从而降低招商成本和提高招商效率,更好地服务和促进全市的承接台资制鞋转移工作。六是完善载体,打造承接阵地。围绕周口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和各县市区制鞋产业发展实际,以西华县、商水县、扶沟台资鞋业工业园为依托,以拉长制鞋产业链条为核心,着力规划建设一批承接制鞋产业转移专业园区,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形成倍增效应,推动制鞋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台资鞋业工业园筑巢引凤的功能,找准突破口和利益结合点,搞好项目策划和包装,积极承接台资制鞋产业转移,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度高的优势制鞋产业集群。七是诚信热情,感动客商。优势是招商之基,诚信是招商之本。为真正做到打动、感动客商,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在与台商的历次接触沟通中,我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招商人员要充分了解台湾等地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尊重客商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推介宣传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接洽谈诚信热情、正直大方,不虚假、不欺瞒。市商务局在与来周考察的商务代表团接洽时,每次都根据客商们的不同工作生活作息习惯和考察重点,制定详细的接待考察方案,做好后勤保障和对接推介工作,同时积极与各县(市、区)沟通协调,做到信息通畅、资源共享,确保了历次考察活动有序进行和圆满成功,给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为项目的签约和落地打下了良好基础。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林昭杰在周考察期间,我强忍病痛,全程陪同考察团下企业、进工厂,亲自宣传推介周口、对接洽谈项目,林昭杰理事长深受感动。最终,周口人民的淳朴勤劳,周口市委、市政府的诚信务实得到了以台商为代表的各地客商的一致赞同和好评,纷纷到周开展投资考察活动。两年来,市、县共邀请以台商为主的各类商务考察团60余批(次)、800余人(次)客商来周实地投资考察。台湾宝成、宏星等一大批知名制鞋制衣企业先后多次来周考察洽谈。其中,以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林昭杰为团长的考察团先后两次来周考察,并与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为促成一批台湾区制鞋工业同业公会成员企业投资周口作出了积极努力。八是跟踪服务,务求实效。一方面为已落户台资企业搞好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使其发展壮大、扩大投资,进一步形成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对外来投资项目尤其是已到周口进行投资考察、有投资意向的台资项目,进一步加强跟踪服务工作,采取大员上阵、专业队伍跟踪推进的办法,主要领导亲上招商第一线,明确专人盯紧盯牢,及时促进项目签约;同时对已签约台资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方法,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了解和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努力促进项目的资金早到位、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两年来,周口在打造制鞋产业出口基地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建立工作班子。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仅靠商务一个部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有专门的班子和人员保障。我们将从各部门抽出专人充实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研究推进这项工作。二是细化实施方案。我市已制订了《周口市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发展规划(2010—2020年)》,规划期限为10年,到2020年将周口打造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影响力的鞋业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集鞋业生产、研发、贸易、会展为一体的“中部鞋都”。可以说大的规划已经有了,但如何分阶段实施,还缺乏详细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这个也需要相关部门坐下来认真研究,同时要邀请这方面的行业专家分析论证。三是完善扶持政策。要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现有政策。要结合产业特点,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不是一个单一的政策,而是一整套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不仅限于生产环节,还应包括研发、市场、品牌建设等其它相关环节,为促进整个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四是打造产业园区。要规划建设市级鞋业工业园区,集设计、研发、生产、市场、物流为一体。这样可以凸显“河南省制鞋业出口基地”的区域品牌,改变目前制鞋企业散、乱、小现象,扩大周口鞋业的影响面,进一步提升周口鞋业的知名度;为鞋业企业优化升级,提升鞋产品的技术含量创造条件;为国内外客商来周口采购鞋产品的选择提供便利,方便贸易函件的投递和鞋产品运输等物流;也便于工商管理和税收,有利于安全生产,能更好地发挥园区的集群效应。五是完善产业配套。目前我市制鞋企业发展规模较小,现有的原材料都是自我供应,一般从广州、深圳等地运过来,既增加了运输成本,又浪费了生产时间,影响了生产效益,但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较小,目前还能接受。然而随着一大批制鞋企业的落户,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材料的配套问题就会成为重要的发展瓶颈,要尽快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综合性的鞋材批发市场,形成产业配套。六是引进龙头企业。外地发展的实践证明,一个产业没有大企业支撑是不行的,一个大企业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我们现在不仅要盯住东莞的现有的台资企业,还要盯住福建、浙江等地的知名企业,如安踏、特步、361度、奥康、康奈、森达等国内100强企业。派出小分队,采取一对一、人盯人战术,主动上门招商,在引进知名企业、龙头企业上取得突破。七是举办专题活动。一要借助新闻媒体、网络集中对周口制鞋产业出口基地进行宣传,提高外界认知度。二要借助“河南省制鞋产业出口基地”的品牌,积极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等行业协会联系与沟通,请他们给予行业指导,加强合作,邀请他们在周口以举办鞋业研讨会、协会年会等形式,提升周口制鞋产业出口基地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广泛开展招商合作。三要开展专题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赴广东、浙江、福建等制鞋业发达地区开展驻地招商,重点围绕产业链开展产业招商;加强与台湾制鞋公会和其他制鞋商协会的联系与沟通,开展组团招商或委托招商;发挥宝昌鞋业、凯鸿鞋业、强鸿鞋业、祥龙鞋业等现有外来投资企业作用,开展以商招商;适时适地组织举办针对制鞋产业的专题招商活动,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