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安徽: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之路


http://www.texnet.com.cn  2011-12-09 07:45:16  来源:中国服装网 收藏

  生意社12月9日讯 我省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具有后发优势。过去,安徽人都是出去给别人打工的,还提供原材料,带动了江浙沪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不少在外务工人员、特别是在一些大企业里面做中高级管理的人才,他们积累了一些技术、资金、行业基础,然后从沿海地区回家乡创业。目前他们虽然都是在做外贸加工,但是其中大多数人都注册了一至两个服装品牌,正等待机会和平台来培育。在外务工人员的回乡创业,已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目前,外来加工占安徽纺织服装产业的90%,都是以贴牌加工为主,本土品牌占的市场份额不超过3%。所以,安徽在做加工的同时,还必须做本土品牌。承接产业转移所带来的机遇无疑给皖江地区的经济装上了“马达”,更带活了全盘的发展,促进了区域市场的调整。尽管有很多企业转移过来,但很多都只是生产加工环节的转移,并不是安徽的本土品牌。所以,安徽要力推本土品牌。现在,安徽要总结过去产业转移的经验,结合安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重新部署下一步的承接转移工作。

  “其实,早在2006年,我省就已经做好了产业转移的前期引导工作。”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叶梁介绍,“就在这一年,合肥瑶海区、长丰县开辟服装产业园,容纳来自海内外的服装企业。沿海地区以加工业占主体的地方,要进行提升和转型就必然要转移,但是他们不可能直接转移到陕西青海这些地方去,要一步一步地就近转移,就得到我们安徽来。”现在我省紧扣“产业承接转移”的主题,根据区域特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承接计划,南方以芜湖繁昌县孙村为先锋,扛起“安徽服装第一镇”的大旗,北方将以亳州蒙城县为后盾,打造“皖北服装加工基地”。南北积极互动,优势互补,共同下好“产业承接转移”这盘大棋。

  安徽承接产业转移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规矩”,形成了三大特点:一有门槛,二有布局,三有配套。叶梁为我们描述出安徽承接转移的一条清晰脉络。

  首先,对转移过来的企业设置一定的门槛。比如在“安徽服装第一镇”的孙村,据称5000万规模以下的企业已基本不引进,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了,再引进小的加工企业对产业提升没有多大意义。

  其次,安徽对承接过来的企业在全省区域内优化布局、分工合作,形成“一点、一线、一大片”有序发展的格局。“一点”是指以打造皖北制造基地为新的增长极。“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把皖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来打造,在皖北地区打造一到三个大型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就是以加工制造为主体、承接长三角转移的一个大加工区。充分利用北部的资源、原材料、劳动力优势,形成整合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安徽服装产业发展。“一线”即指“八百里皖江城市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共7大板块,纺织服装是其中一大板块。“一大片”是指引导和鼓励中小型粗加工企业下到各个县级城市。

  第三,大力完善产业链配套和产业集群建设。行业内普遍认为,光几家企业是活不了的,必须要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形成配套产业链,才能活下去。比如孙村镇就将兴建一家面辅料市场,解决产业转移企业的后顾之忧,以后足不出户就能采购到所需的面辅料,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安徽纺织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