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之路智者胜
看来临近圣诞节最后几周的澳大利亚羊毛的拍卖市场仍旧充满着变数。整个羊毛初级加工产业链对今后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体现到原料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一种“拉锯”的状态。这不,本周澳毛拍卖价格的逐日下降就说明部分企业对今后市场走向的一种忐忑不安。然而,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尽管市场的价格在下降,但是下降的步伐似乎属于“四平八稳”。市场上既没有发生“大地震”,也没有价格掉到深不见底。本周上市的四万多包澳毛的成交率仍旧在80%以上。而且几个月来始终没变的事实是采购的主体仍旧来自于中国!这种拉锯式的市场变化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中国毛纺工业目前的整体心态的确矛盾重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明年会怎么样?”!对于这样的一个疑问,从不同角度加以看待或解释所得到的结论会完全相反,而随之所采取的策略也会迥然不同。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某日,某制鞋公司派遣两个销售人员前往印度进行市场考察,以便制定针对印度市场鞋子销售的战略。不曾想,两个销售人员考察完印度之后所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如此的大相径庭!其中一个:在印度,人人光脚,鞋子在这个次大陆上根本没有市场!而另一个则说:“我的天呀,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居然到现在还没有人尝试穿鞋,人人赤脚!这对一个制鞋公司的市场潜力而言简直是不可相信”!说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劝诫大家应该如何看待和分析当今的情况。
以上的这个故事对这个制鞋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们提出了一个需要继续深入调查研究的任务——既为什么人们不穿鞋?以及人们可否最终穿鞋?而对当今的毛纺工业而言,决策者们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明年是否仍旧有需求?市场可能的亮点在哪里?零售业?职业装业?国内市场?外销市场?原料供给的情况如何?世界经济如何?这么一串的问号,回答起来的确难度很大,很大!这远比前面的那个典故复杂。这个世界上不仅是人人穿衣,就算是人人裸体的话,也不见得都必须要去穿毛纺织品。那么怎么办呢?摆在大多数企业甚至包括大型企业面前的选择说白了只有两个:一是降低产量,甚至停止生产,以免生产出的产品变成了仓库中的积压品;而另一种做法是继续生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以质取胜。我无法告知哪种策略更为可取,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上周不是说了吗,“生存才是硬道理”!但是就从今年一年的情况看,我们是否应该得到什么启示?首先是价格始终高居不下;其二是羊毛产量没有增加;其三是目前采购仍旧“火爆”;其四是消费市场仍旧“推进”;其五是职业装不仅数量不减反而含毛的比例有所增加。在今年的这一系列的表现下如果做出结论认为明年的毛纺工业和市场会“糟糕的一塌糊涂”是否有些过于牵强?证据呢?证据在哪里?今年从四月份开始就有人认为羊毛市场要崩溃,七月份这样的评论甚嚣尘上,九月份多数人认为市场肯定到了拐点(还是怪点?)……现在到了十二月份则又都为明年而担忧。这可如何是好?在我于羊毛行业中工作的18年中,整个行业如此长时间地焦虑,如此长时间的“不知所措”还是第一次遇到。
我在自己的办公室中不可能闭门造车。我所能够做到是尽量始终如一地看待市场,尽量从生产和供给的两个方面看待市场,尽量了解羊毛生产国家和主要采购国家的状况。即便如此,也免不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说话之间,整个行业的节拍就会慢下来。西方与东方的两大节日此次靠的如此之近,百姓们很快将进入节日的氛围。也许小酌几杯之后,人们就不会对市场的前景如此忧心忡忡了。本来嘛,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然而这些规律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对外演示着,解释着。这就看我们是如何加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