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业大国之路】:外贸转内销遭遇水土不服
生意社12月16日讯 在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今天,外销和内销虽都是做市场,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营销模式。近年来,外贸企业转内销也做过很多探索,但水土不服却一直成为这些企业的难题。
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确有一批外贸企业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但那时企业的成功转型,更多的是得益于先发优势。
时过境迁,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过20年的发展,内销市场的规则、模式渐趋成型,无论是品牌企业还是零售市场的运营,都更趋专业化,市场竞争已经升级,大部分产业内品牌竞争的格局已经形成。想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主导地位甚至占据一席之地,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现在想转内销的企业,除了已有的产品生产体系以外,产品开发体系、品牌管理体系、营销体系等都得重打锣鼓另开张,并且一个都不能少。如果说根据对外加工经验实现产品自主开发还不算太难的话,了解国内市场流行趋势、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消费者服务、促销、配送等等环节也都会让人感到压力重重。所以,现在的外贸企业拖着一个庞大的工厂转型,真不如白手起家来得容易。
实际上,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将企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内销优势,从而打造内销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处于转型中实力强大的企业而言,要将企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内销优势,必须尽快实现转变。
其一,从品牌制造商向品牌运营商的转变。外销模式下,企业是品牌制造商,充当的是国际品牌的“幕后英雄”,其要做的就是按照既有的品牌要求进行订单生产和服务;内销模式下,企业是品牌运营商,“幕后英雄”必须走到台前,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场,需要从头开始建立自己特有的品牌体系。
其二,从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外贸企业在产品导向下,其组织结构中,生产部门是核心,营销部门、设计研发等部门则是附属性的边缘化体系。运营重心及资源配置,均围绕产品生产展开。市场导向则要求一起围绕市场需求而动,以市场和营销为基础进行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健全企业的各项运营职能,从企业内部去获取国内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其三,从平行贸易向深度分销的转变。外销模式,企业进行的是平行贸易,扮演的只是简单的供应商角色;内销模式,企业需要认真思考产品如何从企业到终端消费者手中,中间需要经历多少环节,每个环节的利益如何再分配,如何促进每个环节的销售等等,深不见底,虚实不定,这种深度分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外贸纺企在客观判断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走向的同时,要切实结合企业自身的客观条件,再决定企业是否转向做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