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产业集聚地竞争力亟待提升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姜青云 王克莉/文
生意社12月20日讯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细纱机1.2亿锭,转杯纺232万头;棉布织机126万台。2010年纱线生产2717万吨,纱线产量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江苏和河南,占全国总产量的57.62%;全国布产量800亿米,色织布(牛仔布)产量达到65亿米,布产量最大的省份是浙江、山东、江苏,占全国总产量58.97%。近年来纺织产业集聚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整个纺织行业的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集群地产量平稳增长
棉纺织产业集群以生产纱线、坯布、色织布和牛仔布为主,主要分布于江苏、福建、广东、山东、湖北等省份。为了解棉纺织集聚地的发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近两年不断在棉纺织集聚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其中16个产业集聚地产能变化基本情况见下表。
棉纺织产业集聚地产能情况
2010年16个棉纺产业集聚地区生产能力、实际纱产量及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0.43%和14%;布生产能力及实际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1%和18.38%,均呈平稳增长态势。
以中小企业聚集模式为主
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以中小企业聚集的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间进行了深度的分工,集聚地区竞争力提高,并有利于形成专业市场。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色织布同坯布相比附加值较高。江苏先锋镇在棉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积极调整结构,2011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9%。
企业顺应市场需求明显。山东广饶2011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4%,利润增额同比增长48.4%。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企业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和技术改造的提升,在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加大职工福利,使大部分企业的员工返岗率提高。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是方向。湖北樊城区2011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8%,但利润总额同比仅增长6%,这说明一方面,原料和市场的影响因素使大多数企业保持着亏损或微利运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产品结构和产品档次方面还存在着有待调整和提升的问题。
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用工紧缺问题突出,技术和管理人员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用工紧缺问题尤其突出,普遍缺乏管理型、技术型、设计型、创新型人才。中部地区的用工主要来自于本地区或周边较小范围的人员,来源有限且年龄在不断增加;东部沿海地区,外来员工流动性较大,地区行业间、纺织企业间互相挖员工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企业在技术改造、工艺创新、产品开发以及节能减排等新技术应用和实施方面也面临很大困难,导致综合竞争力不强。
科研力量薄弱,信息来源有限。棉纺织产业集聚地区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费较少、科研力量有限,区域资源配置较低。信息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本地区的企业,产学研最新的研发成果不能有效应用与推广。
成本上升。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各项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务工人员对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条件要求也在提高,生产成本的提高大大压缩了流动资金的运转空间。2010年棉纺织企业用工成本平均提高约20%以上。
四措施全面提升竞争力
加强行业自律,加快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的进程。面对用工紧张,企业已经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利用先进的设备,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如2011年以来,河北棉纺织集聚地区先进纺织设备投资占到设备总投资额度的36%左右,综合效益提升35%。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集聚地区在推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助推器的作用,搭建企业同高等院校合作研发平台。如山东淄博积极促进高校同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以鲁泰的色织、兰雁的牛仔、银仕来的大提花家纺扩大纺织集聚地品牌的影响力,通过举办创意大赛、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帮助企业提升产品研发能力。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融资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这需要产业集聚地区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帮助中小企业渡过融资难关。如兰溪棉纺织集聚地政府搭建企业和银行的平台,针对兰溪地方经济特色,中国建设银行总行于2010年4月给予兰溪“棉、化纤纺织加工行业”区域差别化信贷政策,对兰溪的优质纺织企业予以优先信贷支持。自2010年以来,当地纺织行业新增信贷投入3.6亿元,受益纺织企业共计44家,其中大中型企业9家。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和商会为纺织企业搭建信息交流、人力资源、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原材料及产品销售等服务平台。如湖塘产业集群地区打造湖塘纺织科技发展中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产品研发、花型设计、产品检测、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