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的购物渠道成服饰零售重点
生意社12月28日讯 专业化的购物渠道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专业化的购物渠道可能取代传统的百货和超市成为服饰零售的重点。
相对于试图满足所有顾客需求和尽可能多的提供选择的传统购物渠道,满足会员顾客要求和帮助会员顾客确定选择的专业购物渠道更受青睐。
居民对专业化购物渠道的青睐促使未来三年服装专卖店的收入增速高于百货商城,无店铺销售将获得超过50%的增速。
不同的服装零售方式代表不同的赢利模式意味着不同的增长潜力和发展速度。服装零售模式的改变对中国的服装零售企业尤为重要。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日益提高和消费层次日益清晰,个性化、专业化服务要求的提高,促使服装零售出现不断细分的态势,并且不断产生新的方式。近年各种专业店蓬勃发展,折扣店进入全盛时期,服饰网络购物兴起,大型的服饰零售商开始寻求跨国发展。
日本的服装零售体系比较成熟,主要的服装零售渠道不但包括百货店、专卖店、超市、专业的购物中心和中心店(Semi-specialstores)的实体购物场所,还包括网购或邮购等非实体性购物,批发渠道占比不足1%。通过对比日本2004年和2007年实体购物销售渠道的变化,笔者发现超市、百货和中心店销售占比有所减少,而专业购物中心和专卖店的比例有所提高,这可能意味着专业化的购物渠道具有更高的竞争力,专业化的购物渠道可能取代传统的百货和超市成为服饰零售的重点。
休闲服饰成为世界范围的流行使得SPA(自有服装品牌零售商)应运而生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时,居民也崇尚多样化的购物体验,由买手整合多种非自创性品牌于一体的SELECT SHOP(精品概念店)的产生满足了个性化的需求。相对于试图满足所有顾客需求和尽可能多的提供选择的传统购物渠道,这种满足会员顾客要求和帮助会员顾客确定选择的专业购物渠道更受青睐。
中国整体零售业态与日本上世纪70年代类似,以传统的百货和超市为主。2010年中国人均GDP为4397美元,正处于日本1975年左右的水平。中国当前的零售业态仍以百货、超市和专业店为主,也基本上与日本在人均3000美元时零售业态的结构状况相似。
相比于成熟的服装零售体系,中国的服装零售方式比较少。中国服装零售渠道主要包括百货、专卖店、无店铺(非实体性店铺销售,包括网购、邮购和电视购物)和其他渠道(包括批发市场、个体服装小店和农贸市场等)。百货商场是一线城市重要的销售渠道,百货商场通过其持续的客流量、良好的购物环境和高档的店面形象成为品牌服饰在店铺资源极其稀缺的一线城市建立零售终端的重要选择。据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统计,百货商场是品牌服饰销售最主要的途径,2009年结构占比为33%。
由于二三线城市百货商城网点较少并且店铺资源相对富裕,因此专卖店就成为品牌服饰拓展的重要途径,2009年专卖店销售结构占比18%左右。
电子商务兴起促进无店铺销售发展迅速,近五年无店铺销售以接近100%的年复合增长率迅速发展,市场容量急剧扩大。
因此,居民对专业化购物渠道的青睐促使未来三年服装专卖店的收入增速高于百货商城,无店铺销售将获得超过50%的增速。EuromonitorInternational预计未来三年服装专卖店和百货的销售额年增速分别是20%和15%,市场份额分别增加3个百分点和降低1个百分点。未来无店铺销售仍将维持50%以上的发展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