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纺织原料不能承受之轻
生意社12月29日讯 2011年,纵观纺织原料市场,整个纺织业呈现一片凄凉,纺织原料从年初的峰值急速跌价,各产品价格下跌甚至达到1/3之多。不论是传统原料棉花,还是取代上位的化纤产品,市场均呈现斜坡走势。
下跌的棉花,太伤人。
2011年,整个国内外棉花市场呈现急涨快跌的过山车式格局。328级棉花价格从1月初的27500元/吨上涨到3月份的31550元/吨,上涨14.73%。随着新年度棉花丰产的预期不断增强和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加大,棉花价格快速跳水,从3月份的历史最高价31550元/吨急速下跌至8月份的19034元/吨,下跌幅度达到39.67%。后期随着国家临时收储预案细则的出台,棉价才止跌企稳。
3月中旬,强势的棉市开始出现大幅下跌。美国福四通公司3月14日的报道,(3月7-11日),ICE期棉近月合约在7日达到220美分/磅高点之后,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累计跌幅达776点,最终在11日收于204.94美分/磅。由此拉开本年棉市下跌之路。
随后,全国各地皮棉价格开始持续下跌,同时棉副产品价格同样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3月21日,国内部分纺织企业下调报价,下调幅度500-700元/吨,引起现货塌方。河北沧州首当其冲,21日皮棉价格大幅下跌,跌幅700元/吨,创4月份以来的最大跌幅
随后进入5月,棉市依然疲软,市场继续下跌,并且跌幅巨大。一直到8月下旬,皮棉价格才逐步稳定,但是此时价格已经跌至2万以内,比高值时期跌幅近30%。
棉价对服装企业的影响。
服装行业基本的生产组织是反季节性,即冷时准备热天的衣服,热时生产冷天的衣服,大体如此。所以,今年的秋冬装的备料不少是在棉价高企的时候进的货,按照一般规律,这部分原材料成本的加价,相应地由提升的服装出货价来弥补一部分。
本来顺理成章的事情被急速下跌的棉价打乱了节奏。棉价下跌的背景很自然地会传给消费者一种买低价服装的预期,而实际的市场却超过了消费者的想象,这种预期落空或许会带来消费者的延迟消费和逆反消费,本来应该添的衣服,却决定晚点买或者不买。这种状况的存在有时会带来服装市场萎缩的风险,继而,使得服装企业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希望落空,资金回笼的安排无法落实,最终由资金不足引发企业经营的危机。
棉价的下跌给服装企业的销售商也带来决策压力。棉价下降却加价进货,经销商会在心里衡量,服装生产商的此种行为会否带来消费者的心理反弹,市场会否因为加价而变得谨慎,销量会否因加价而减少,那么,今年是多进点还是少进点,是早进还是迟进的疑问就会在经销商心中产生,从而影响经销商的销售决心。
化纤市场也不乐观。
2011对于PTA来说面临巨大挑战。国内PTA现货市场价格经历了两次大调整,整个行情曲线呈“M”状。目前价格在8400元/吨左右,年初价格在9850元/吨左右,跌幅约14.72%。欧债危机、美国经济数据等外围不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于下游纺织企业仍将面临出口问题,所以PTA的产能扩张速度将远远高于其需求速度,利润受阻。同时2012年PTA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还将继续加深,从而加剧PTA产业链的波动。
涤纶长丝。监测显示,国内涤纶长丝市场本年度价格呈下跌态势,以涤纶POY(150D/48F)为例,目前价格12050元/吨,年初价格12900元/吨,跌幅约6.59%。
2011年原料市场确实重重打击了整个纺织业,企业停产,中小型企业停摆事件源源不断。而对企业而言,一年过去,要迎来的将是新的一年。展望2012年,下游订单回升缓慢,2011年的纺织产业或仍不好过。但是随着外围经济的逐渐好转,市场会逐渐好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