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服装业十大人物】陈南梁:挥动“天宫一号”翅膀
生意社1月11日讯 陈南梁为“天宫一号”插上“翅膀”,助其飞天更轻盈。在中国航天大步跨越的同时,中国纺织科研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而陈南梁的纺织科研道路仍在继续。
2011年,对于中国的纺织科研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天宫一号”的成功飞天和对接,由玻璃纤维制造而成的“玻璃翅膀”功不可没;2011年,对于上海东华大学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南梁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为“天宫一号”插上“玻璃翅膀”,他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早在2004年,负责“天宫一号”半钢性电磁基板项目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就在考量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基础上提出,要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特种纤维编制研究的陈南梁进行合作,开发研究新型玻璃纤维,为“天宫一号”插上高强度、高模量、重量轻、质量密、且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翅膀”。
从项目立项,到国家设立专项资金保障项目的运作,再到产业用纺织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的成立,陈南梁带着他的仅由5、6人组成的科研团队,为了完成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一做就是5年。
虽然一切都是新的,没有参考资料,连仅有的一些原材料也要对其性能进行改革,织造设备也要大幅改进,但是凭借着一点点摸索、一步步前行,项目朝着成功的方向不断前进。在陈南梁的带领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前前后后虽用了5年,但是实际攻关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而国外同等技术水平的玻璃纤维的研发通常需要20年。
陈南梁的纺织科研道路,其实自他1984年东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时便已开始,至今已走过27个年头。在这27年间,陈南梁主持承担和参与完成的国家、省市级和企业委托项目多达8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EI、SCI收入20篇;除此之外,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一个纺织科研项目的结束,对于陈南梁来说,往往意味着另一个新项目的开始。“天宫一号”成功飞天和接轨之后,陈南梁带领他的团队又投入到了对于卫星和航天器用大型抛物面天线网格材料的研究之中。也许不久的将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0米直径大型网状天线将应用于我国的各类卫星和航天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