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喊了一年 丝绸博物馆未见踪影
生意社3月1日讯 广州建丝绸博物馆的消息早已传出,而去年荔湾区人大会议上,该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快广州丝绸博物馆的建设”,明确表示计划将广州丝绸博物馆放在锦纶会馆之内。
如今丝绸博物馆筹建进度如何?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尽管一年过去了,但会馆内景象依旧,墙壁上陈列的作品甚至布满了灰尘,游客甚少,显得格外冷清。有关人士透露,筹建博物馆的方案其实早已上报,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有动静,博物馆建设说不定还会“流产”。
锦纶会馆变身丝绸博物馆
规划
去年初,荔湾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快广州丝绸博物馆的建设”,也有消息传出:该博物馆计划放在锦纶会馆之内。
据悉,锦纶会馆作为广州丝织业的行业会馆,始建于雍正元年(1723),2001年因扩建康王路,广州市政府历时4年,斥资700多万元将会馆整体平移至现康王南路289号并进行了修复。2005年2月移交给荔湾区政府管理,2008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昨日了解到,荔湾区文化部门有一份关于如何打造广州丝绸博物馆的初步方案。方案提出:从海上丝绸之路的视角出发,重点突出锦纶会馆作为广州丝织业行业会馆的功能,拟设置5个展览区:行商汇聚、锦纶祖师、会馆平移、桑蚕养殖、纺织工艺和广绣精品、丝绸贸易(雕塑)。其中最令人期待的是,博物馆将真实的蚕放在馆内养殖,让市民前来参观时可以了解到桑蚕吐丝、丝绸的制作、工艺以及贸易等全过程。
有关部门还设想,锦纶会馆办成丝绸博物馆后,将成为上下九步行街的重要旅游景点,游客参观步行街的第一站,馆内可供游客参与制作或购买丝织工艺品。恢复每年一度的“祖师诞”,组织在广州经营丝绸、服装等有关行业的业主前来参拜,形成固定的民俗活动。
馆内景观没变化筹建方案等批复
现状
丝绸博物馆筹建得怎样了?记者昨日走访,却发现会馆内景象毫无变化,大堂两边墙壁上陈列着几件广绣作品,进入后厅,正中央挂着一幅张骞先师的画像,此外可谓别无他物,四壁皆空。上周刚参观过锦纶会馆的市民晏先生说,“会馆建筑很漂亮,但缺乏讲解和有效指引,里面展品单薄,这么旺的一个地方没有利用好,真是浪费。”
更令人唏嘘的是,尽管锦纶会馆靠近上下九旺地,而且一直免费对外开放,但馆内却是空荡荡的,记者停留许久,极少见到参观的游客。这座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省级文物建筑,十分冷清。
不是说要筹建丝绸博物馆,为何没什么变化?记者就此采访到馆内的有关工作人员,他表示,听说早在去年荔湾区开人大会议之前,筹建博物馆的方案就已经递交给区文化部门,后来在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郑重提及此事,区领导对此也十分重视,但至今筹建方案仍未批复下来。为什么还未批复?工作人员表示“这就不清楚了”。
随后,记者就此采访到有关知情人士,其透露,筹建事宜之所以停顿下来,大概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区文化部门对筹建方案还没有最终的定论,二是筹建博物馆的经费需要进一步落实,三是要建博物馆,必须配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人员,但这方面的工作亦未见有什么动静。“现在都不知道博物馆还建不建,说不定筹建方案会流产呢。”该人士感叹。
会馆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价值
专家
丝织业在岭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清时期广州丝织业已很繁盛,主要集中在西关一带,所产丝绸已“甲于天下”。
荔湾区文管所所长黄勇指出:“锦纶会馆对于研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锦纶会馆最重要的资源首先是锦纶的无形资产——锦纶会馆品牌,目前已由区文物管理所登记注册,以保护知识产权。其次,锦纶会馆的建筑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总建筑面积668平方米,在馆内完整保留19方21块碑刻(其中有两方碑均由两块碑石组成),是研究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广州丝绸贸易发展史的重要实证。再次,当年锦纶会馆的平移工程是我国砖木结构古建筑中把上部结构连同基础一起整体转移的首例,平移工程史料和遗迹对游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最后,锦纶会馆供奉锦纶行业先师“汉博望侯张骞”,虽然丝织业在黄帝之时便已出现,但其技术得以发展成熟却是张骞的功劳,丝织业奉其为祖师,过去每年农历八月十三“祖师诞”,行内人敲锣打鼓、抬着烧猪来此贺诞。在黄勇看来,在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锦纶会馆的存在,对丝织业“祖师诞”这一传统节日价值的深度挖掘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与当前复建的广州城隍庙与广府庙会来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