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男装的“后上市战略”
生意社3月1日讯 ——对话厦门移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鹏慧
“海澜之家、乔治白、拉夏贝尔……”一批新的拟上市公司名单已经赫然呈现在证监会的在审目录中。正在逐年徒增的本土服装上市品牌,不仅一线老牌品牌稳固资本江山,众多活跃于三四线城市的中档品牌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海外等市场纷纷突围,跻身资本市场。
这些企业在取得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更具影响的品牌之后,又不得不面临战略重整的问题:要不要借直营店火线攻入国内外品牌竞争白热化的一线市场?又该如何布局?在商业地产波动的情况下,一线市场的利润率能否保障?终端急扩带来的销量与滞销的矛盾又该如何消解?
数亿资金的投放直接关乎公司前途与投资者切身利益。一位金融界的纺织服装行业分析师最近很有感触地说:“终端品牌商的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本源变化,以前往往是光靠战略就能制胜的市场,而现在需要‘战略+执行力’才行。”因此,上市品牌商的每一次关键性决策都需要更审慎的思考。
记者带着不少新晋男装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的男装企业当下最关心的问题,咨询了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任副总、厦门移山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鹏慧。
三种策略攻一线市场
记者:定位于中档的本土男装品牌,上市之前在“适合自己”的国内三四线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市后对于消费需求旺盛的一线市场,是否应该考虑拓展其市场?哪些策略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杨鹏慧:对于一线市场,定位为中档的本土男装品牌都非常重视,这几年也逐渐加大了拓展力度。实际上,国内中档品牌在发展早期,在一线市场基本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于中国一线之外城市的消费占据了大部分,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本土服装品牌在随后的发展中选择了迎合三四线市场的客户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主动或被动舍弃了一线市场。在他们壮大之后,回归一线市场是必然的。
在一线市场,虽然面临很大的外资品牌竞争压力,但主流品牌还是后期的中国品牌,定位为中档的本土男装品牌拓展一线基本上采用三种策略:第一,大幅度改变产品定位,迎合一线的需求;第二,开发新品牌,从零开始拓展一线市场,例如七匹狼开发了高端品牌“SEPTWOLVES”主打一线市场;第三,收购一线市场的现有品牌,注入资源做大做强。比如九牧王就收购了“FUN”品牌拓展一线市场。
网络消化量解存货之忧
记者:男装品牌企业在上市后几乎都不遗余力地扩张终端,为了保障销量增长往往备以更多货品用以支撑。去年,不但休闲类服饰企业库存猛增,在男装行业存货同样占用了大量资金,并且影响企业核心指标ROE(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有效降低企业存货量有哪些方式可供选择?
杨鹏慧:男装行业的确也存在存货占用资金的问题。与服装行业部分子行业相比,男装行业的存货积压问题相对较小。这种情况与不同子行业主要参与者选择的竞争策略有关。时尚休闲服装由于时尚性强,产品流行周期较短,凭借快速的供货和产品迅速的更新取胜;而商务正装和休闲装凭借品牌形象、产品设计和功能取胜。
对于男装行业,有效降低库存的最主要方式是提供管理效率、增加存货的精准度。另外,存货的存在是必然的,存货消化渠道的拓展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中高端男装来说,近两年折扣店、大型特卖会、网络销售等存货处理渠道的拓展,对于这个行业保持良性的存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网络销售,各种类型的网络销售平台逐渐成为了中高端男装品牌服装处理库存的主要渠道之一,从目前数据看,消化量很大,去年仅淘宝“双十一”活动当天,七匹狼就突破了2000万元的销量。
民族品牌跨越机会正来临
记者:在服装行业国内消费观念中长期以来都有“崇洋媚外”的现象,现在国外品牌又加速进驻中国市场,对于有规划布局全国的本土男装品牌,应当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种心理?
杨鹏慧:所谓的“崇洋媚外”是相对的。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消费者对国外品牌的偏好,这是大部分后发市场都存在的消费心理。我国的各个产业在起点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产品品质、品牌塑造等方面,确实与国外品牌有一定差距。
随着本土品牌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完善,与国外品牌在品质等方面已经没有多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反超。在此基础上,不必过分担忧“崇洋媚外”的消费心理,我们努力增加自身价值,可能就会逐步淡化这种观念,甚至有可能转化成民族自豪感,而这种转化会带来民族品牌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