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小微型外贸企业的迷茫
生意社3月9日讯 近日,本人微博收到一条来自苏州地区某面料企业负责人的留言:“我们是一家生产涤纶面料的企业,为什么今年的市场行情这么差,企业接不到订单啊。”当记者与之进一步对话后,了解到该企业是一家外贸加工型企业,自农历春节以后,公司所接到的订单只能用惨淡来形容。
事实上,与这家企业面临同样困境的“难兄难弟”显然不止一家。最新一期中国·柯桥纺织品指数的分析报告指出:近来市场涤丝报价多显僵持,局部产销仍显不足,库存保持相对高位。外贸型纺织企业的订单走弱主要受国际经济形势疲软与不明朗所累,消费意愿下降。而为了分摊风险,并开拓客户,部分敏感的纺企已将原有对欧美市场的主攻方向,改为开始向亚洲、非洲、拉美市场倾斜转移。
当笔者为该负责人提供相关数据时,其表示之前很少关注此类数据,但他内心的焦虑与迷茫却充斥着对话的字里行间:“对于我们公司来说,现在只有不断地开发国内外新客人才能保证公司的运营。但形势让我很担心,再这样下去,这边的小工厂肯定会大量死掉。”
近日,作为两会代表进京的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高德康就在微博中就发表了有关外贸企业转型的观点:“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人民币升值到一定程度,一些纺织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将消失殆尽,并最终被迫选择退出外贸市场;但如果企业能够做到提前布局,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创建自主品牌,这样的企业在未来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当前,内销市场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增长的主战场,但又有多少小微型外贸企业具备高总所言的提前布局能力还有待考证。“我知道要打开国内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对于我们这些已做惯外贸的小微企业来说,走进内销却又不知该从何处下手。”该企业负责人的留言代表着一大批同行的心声。
当大量小微型外贸企业调转船头挤进内销市场后,光拥有外贸加工的设备、品质基础往往是不够的,如何找到下游的客户,如何能够适应本土服装品牌的交期,更如何能够承受本土服装品牌的付款周期来化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都已成为摆在这些迷茫的外贸小微企业负责人面前一道道、冷冰冰现实的难题。
在众企业饱受折磨的“融资难”问题前面,对于小微型外贸企业来说,订单问题更是关乎生死的救命稻草。企业要转型、要提升、更要实施品牌战略,但这是一个时间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企业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先想办法帮他们活下来,下一步他们才能让整个行业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