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吉首诚成纺织:依靠技改创新赢市场
生意社3月19日讯 3月15日上午,笔者走进吉首诚成纺织有限公司,一进大门,办公区墙面上“诚信、敬业、创新、双赢”8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
在董事长办公室,前纺车间主任刘晓春正在向董事长叶春宁汇报公司设备技改后生产进度。
财务部会计唐日华刚好站在笔者旁边,补充道:“在当前纺织品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公司以技术改造为契机,向科技要发展,闯出了自己的生存之道。2011年,全年共生产棉纱4500吨,创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交国家税金220万元。”
诚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春宁在车间检查细纱
吉首诚成纺织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承接的设备为1982年原吉首纺织印染厂建厂时的设备,陈旧老化,生产效率低下,仅能生产普通纯棉纱。近400名职工,全部都是原吉首纺织印染厂下岗职工以及周边农村的失地农民。偌大的一个包袱,叶春宁这个不服输的女人不假思索地把它揽了下来。
靠技改赢得市场
叶春宁告诉笔者:“我们公司主营业务是牛仔服装面料用竹节纱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现有生产规模1.5万锭,年生产能力6000吨。经过对国内外纺织品市场调查,对竹节纱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决定对原有的1.5万锭纺纱生产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了提高竞争力,我们先后投入1500万元资金,从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大规模进行技术改造。”
在新技改完成项目精梳紧密纺竹节纱生产线前。叶春宁说:“我们今年又进行第二期技改投入项目,主要在硬件设备方面进行了投入,这个是我们刚上的生产线,用了这个设备以后,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50%,而且改善了生产环境,提高了产品档次。技改后的设备,可纺各种高档精梳纱和各种风格的竹节纱,从目前国内纺织设备和工艺水平看,进口自动络筒机及细纱紧密赛络纺技术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其他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后,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
竹节纱属特种纱,主要用于牛仔衣、裤以及针织T恤衫用纱,又因其布面独特的风格,近几年又广泛用于床单、桌布、沙发布、窗帘布等日用品和装饰品。自2000年以来,国际竹节纱、布供应每年均以30%以上速度增长,国内竹节纱、布每年以15%速度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生活多元化、时尚化、不同规格竹节纱生产风格各异的牛仔面料广泛用于衣、帽、鞋、提袋、床上用品及窗帘等。竹节纱需求量不断增加,未来几年里竹节纱需要量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高档有特色的竹节纱市场空间更大。另外,目前竹节纱纱锭占整个棉纺纱锭生产比例很小,赛络竹节纱、紧密纺竹节纱所占比例更小,竹节纱的生产规模特别是高档有特色的竹节纱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叶春宁接着告诉笔者:“我们通过同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合作,成功开发出了新品种珠光纱、黑灰纱,销往广东牛仔城大市场,这些品种具有良好的杀菌、透气性能,吸汗力特别强。下游客户生产的牛仔面料被国内著名服装品牌商“增致”和“以纯”列为首选服装面料,在同类产品中居领先地位,出口美国、欧盟,受到外商的一致好评。”
一位年轻师傅走过来对笔者说:“我们对改造后设备生产线与以前的生产线进行相比,改造后的精梳紧密纺竹节纱生产线采用清梳联合机组、高速并条机、自动络筒机等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设备,产能更高,也更为节能减排。”
为员工提供平台
在前纺车间,“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安全是职工的生命”墙上警示语分外抢眼,时刻唤起职工们注重质量、注意安全。
诚成公司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因而产品受到欧美各大服装厂商的青睐。
该公司从员工利益出发,为员工提供生存和发展的平台。46岁的刘晓春和田俊华夫妻俩原是吉首纺织印染厂职工,“我们原来在国企,一家三口只住30几个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工厂改制后,我们俩口子就一直跟着叶董干,现在已经买了16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了。”
搬运队队长彭英富,是永顺县一位山里农民,“我自从来到吉首诚成纺织有限公司一干就舍不得离开,公司不仅安排了我当搬运队队长,还安排了我儿子做机修工,爱人做清洁工,同时还免费安排我们住房,像我家这种情况安排一家人就业的有10几户。”
前纺车间职工吴金菊,下班正准备回家,看见笔者快言快语:“我不会骑自行车,所以骑三轮车,我家住在离公司几公里远的乾州三炮台村,我们都是农民,我一家有4个人在诚成公司上班,村里有人说我们成了洗脚上田坎穿皮鞋进城的工人。”
会计唐日华一语道破天机,“面对全国纺织行业不景气的状况下,我们公司机器一直运转,每月按时发放工资,主要是叶董高瞻远瞩,依靠科技创新带来的效益。”
让棉农得到实惠
叶春宁告诉笔者:“我们公司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广东新塘设有办事处,以销定产。按公司现有生产能力,年产棉纱6000吨,消耗原棉8000吨,公司直接与棉农签订购赊合同,不欠棉农一分钱。每吨原棉现货价18000元,每年收购原棉可达1.4亿元。这些资金都直接到了棉农的手上,为农业增收尽了一份微薄之力。”
诚成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是棉花,其中60%从棉农手上直接收购,在发展中,坚持与农民有机结合,形成风险共单,利益共享的连结机制,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一方面,公司的内部特征决定了公司与农民职工的关系不可分割,纺织行业系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现有近400名职工,全部都是原吉首纺织印染厂下岗职工以及周边农村的失地农民,为当地政府安排就业、稳定社会秩序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间接地带动了企业周边的服务业、运输业和餐饮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公司的发展强大必须背靠农户,需要大量棉花等原料的保障,而种植农户能够为其提供优质的价位合理的原料。该公司同周边地区农户以及凤凰、泸溪农户联系,直接签订购赊合同,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以保底价的方式收购原料,进一步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扩大竹节纱的产量,让棉农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