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行业增势良好
生意社3月20日讯 塑料行业是全国39大类产品之一,多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发展。2011年,塑料制品产量为5000多万吨,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塑料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2011年上半年为1161.16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了40.5%,占全国12万亿元的0.9%,比2010年有所提高,由此可以看出,塑料行业将仍然有稳定增长的资产基础。
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是塑料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子行业,全国有17个省、市具有加工制造能力,2011年该行业总体形势较好。
8个产业基地占据全国80%份额
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500多家,2010年全国产量为214万吨,2011年达到241万吨,同比继续增长,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多亿元。该行业主要是在福建、安徽的投资加大,2011年福建的增长速度达到30%,跃居全国第三位。
合成革产业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其中8个产业基地的生产已经占据了全国的80%的份额。温州市规模以上合成革企业产量占了全国产量的半壁江山,企业年工业总产值为180多亿元。2010年温州合成革出口贸易额达3.987亿美元,出口产品占了生产总量的21.9%,产品销到118个国家和地区。温州合成革上下游产业链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合成革专业商标基地。原材料供应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有聚氨酯树脂原料、革基布、表面处理剂生产企业。温州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企业辐射各地,温州的企业以及在外控股企业已经占据了人造革合成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量的1/3以上。
轻工业、塑料行业及相关产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造革合成革的情况更为突出,浙江、江苏、福建的产量占了全国70.34%,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几乎为零状态。产业发展不平衡,企业发展也不平衡,优秀的企业效益好、利润高、社会贡献也大。效益低下的企业,消耗社会资源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很弱。
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1/3以上的轻工产品(包括塑料制品以及合成革产品)是应用和服务于国民经济里的一些高端产业和资源行业的。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对轻工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做产业高端的关键是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创造知识产权文化,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成为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尽快地赶上甚至超过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
发展适于社会需求的节约资源型产品
我国轻工业(包括塑料行业以及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完成的节能减排指标已经达到降低20%的目标,塑料行业本身的碳排放量并不大,有资料显示年碳排放降低基本上在7%左右。
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既要通过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以及高效率能源,也要通过使用碳排放量低的环保型材料,大力发展适于社会需求的节约资源型产品。
我国的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一要大力开拓特色基地企业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建设,推进我国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行业生态化建设进程;二要加大水性聚氨酯等一系列环保材料、环保新工艺的开发应用,要逐步将人造革合成革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新的领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培育一批“专精新高”特色企业
如何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困境中继续发展自己?关键是要培育自己的产品特色、文化特点以及核心技术。要培育和促进一批百亿产值大型骨干企业成长,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正确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一批节约资源与生态文明型企业、培育一批中小型企业成为行业的小巨人、培育一批“专精新高”的特色企业、培育一批企业型特色基地;要扩大科技资源总量,提高研发经费与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力投入比例,培育一批专业产品检测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
巩固“中国合成革之都”国际地位
我国轻工业有100多个著名的产业基地,其中“中国合成革之都”就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活力的特色基地。要继续巩固“中国合成革之都”的国际地位,引导特色基地转型升级发展,创建千亿规模的产业链基地,发挥其规模效应、产业辐射作用,强大产业原创基地建设,为未来产业转移,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奠定基础。加大各类型产业基地的核心技术原创、自主科技创新,带动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未来5年加大产业信息化建设、产业高端建设,开拓为高端产业提供新型产品,创建以人造革合成革超纤革为制造中心的集人造革原料、设备以及下游产业的工业产业集群体系,形成轻工产品的重要生产和出口基地。
继续推进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市场健康发展。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将组建和开发人造革合成革专业市场,扩大市场交流平台,形成行业价格风向标体系。全面建设新型特色市场,做大做强做优。通过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新产品的力度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抓好企业科学化管理,全力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生产线的运转效率,增产增效降耗;开拓产品销售新领域和国内外市场,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