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关于振兴发展我国丝绸业的建言


http://www.texnet.com.cn  2012-03-27 15:24:29  来源:丝绸之路 收藏
生意社03月27日讯

  一、振兴发展丝绸是民族走向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丝绸是人类的瑰宝,人们赞誉丝绸为“纤维皇后”;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人们美称中国为seres丝国。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是丝绸的首创者,广袤富饶的神州大地是丝绸的发祥地,发明丝绸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重大贡献之一。

  千百年来,民族丝绸伴随民族兴亡几经起落。旧中国的民族丝绸业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掠夺剥削,奄奄一息。新中国以后,国家大力发展丝绸,创造外汇支援建设,到七十年代末期,丝绸生产出口总量超过日本,成为第一丝绸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丝绸行业成为民营经济创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支持三农,技术改造,创建品牌,美化生活,弘扬文化等方面成就巨大。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丝绸不断满足人们对绿色、保健、高雅的生活质量的追求,在服装服饰、家纺家装、医疗保健等方面开始广泛应用。同时丝绸也成为传播华夏文化,象征民族复兴的重要元素,在奥运、世博、亚运等庆典活动中亮丽展示,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时尚互动中传递友谊,表达了中国强盛而让世界更加美好的民族自信。

  民族兴,丝绸兴。丝绸连接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牵动着几千万蚕农和几百万丝绸工人的利益。丝绸服饰具有天然保健的功能,其舒适性生态性观赏性为人们特别喜爱,近年来,丝绸内需逐渐扩大,丝绸进入家纺家装领域,国外高档丝绸爱马仕等名牌旺销内地,说明丝绸可以创造几十倍的高附加值,民族丝绸不能落后。同时,丝绸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鲜明且厚重的国粹遗产,有5000年历史的民族传统产业,应该发扬光大。发展丝绸产业、弘扬丝绸文化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创新硬实力的需要;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更多民族贡献的需要。国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从纺织大国转为纺织强国的发展战略,并在不久前分别发布《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茧丝绸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这是我国丝绸产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是国家自主品牌业创新发展的新起点。为要实现《规划》与《纲要》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分析行业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的与发展瓶颈,切实解决当前的重大困难,推进行业健康发展。

  二、我国蚕丝绸行业生存与发展的现实困难和发展瓶颈

  近年来,从表面上看,我国茧丝绸行业比十一五期间各项指标都有增长,但由于全球经济影响和内部问题积累,实际上整个行业正处在发展与衰退的十字路口,面临的困难十分严竣。最主要原因一是行业利好逐渐消失:如外贸红利(出口获利),人口红利(劳动力低成本,曾经逼败了日本丝绸业),制度红利(创汇鼓励),工农产品剪刀差红利(蚕茧价格便宜,而丝绸成品价高)等,二是瓶颈制约快速凸现:如市场瓶颈(近年外需内需均不足),成本瓶颈(原材料,劳动力,物流等上涨过快),产业地位瓶颈(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利薄行业苦),环境瓶颈(东部缺蚕桑,西部缺技术,排放成本也加大)等等。两边夹攻,茧丝绸产业困境明显,以下分十个方面反映:

  1、发展失衡。茧丝绸行业发展很不平衡。近几年国家“东桑西移”战略取得重大成果,中西部省份桑园面积扩张很快,例如广西省茧丝业从无到有,其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到占全国五分之一,蚕茧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强的,但该省至今有丝无绸,后道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跟上。而东部地区近几年茧丝生产却快速衰减,浙江江苏等省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缩减。浙江原先是全国第一大丝绸大省,早已退为第四第五,制丝企业大量关门,本世纪的十年时间,从400多家缫丝企业仅剩86家,且开工不正常。缫丝能力从110万绪减至19万绪,实际在产更少。仅湖州市从37家缩减为不到10家,生产正常的仅1-2家。江浙两省在上世纪一直是丝绸出口强省,但近几年快速下降,仅2011年降幅分别为20.32%和35.03%。西部茧丝扩张迅猛与东部丝绸快速缩减,造成粗加工与深加工严重的不平衡,东部丝绸拥有的人才、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闲置放空,西部产业链一时无法健全,整体创新能力下降。统计部门得出十一五期末我国茧丝绸行业的有关数据似乎与行业现实有较大差距,真切希望有关部门去伪存真,摒除那些利益驱使而虚报的水份数字,掌握真实情况。

  2、政府不重视。在许多地方政府看来,茧丝绸行业经济意义不大,劳动密集型,工业“亩产”低,原料季节性强,产业链长,投入多产出少,长期疏于管理,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当作包袱。因此,整个产业缺乏详细的发展规划。一二三产缺少联动发展,“一产”不能形成桑茧产业化生产,无法提供优良品种和保证原料质量。二产不能形成以品牌为龙头的大型丝绸产业联合型企业集团,产业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做得很差。例如全国缫丝企业的平均加工能力不到年产100吨生丝,少慢差费。三产无法建立民族品牌市场。企业大多为小、弱、散,单打独斗,压价倾销,假冒伪劣竞相仿冒,同质化竞争,国内高端市场进不去,国外地摊市场争压价。

  3、起落无常。整个产业链没有一个环节获利挣钱,蚕农穷,企业苦,行业弱。全行业缺乏积极性。

  最近10年以来,茧丝价格大起大落暴涨暴跌愈演愈烈,几乎每三年一次。由于种桑养蚕成本逐年推高,蚕业科技配套不足,投入产出不如其它经济作物,造成东部弃桑严重,西部也在看天吃饭。2011年,全国春茧平均价格24元/斤,而秋茧跌至16元/斤,一下子跌进33%;厂丝从44万元/吨跌到32万/吨,跌进27%。涨也苦,跌也苦,蚕农与企业双双叫苦连天。东部地区一些产丝地区2010年因茧荒高价关闭了一批企业,2011年又因丝价暴跌关闭了一批企业。茧价涨时,茧贩子蜂拥而来,不问质量抢购,卖毛脚茧掺水份的都要。茧价跌时,蚕农弃养毁桑,连年折腾,造成茧、丝、绸等行业环节完全听天由命。

  4、原料危机。蚕茧产业化进程滞后,蚕业科技推进不快,粗放种养,疏于管理,原料退化严重。全国65万吨蚕茧,能够缫制5A以上等级的原料寥寥无几。能够缫制国际品牌爱马仕用丝的蚕茧,全国不到5000吨。目前,就优质生丝需要的蚕茧原料来说,我国远不如日本、法国、巴西,连我们瞧不起的印度,近年也已经在蚕茧质量的管理上赶了上来。浙江省的丝绸之府——嘉兴湖州的茧质不及计划经济年代的三分之一。当时贫下中农销售爱国茧,茧篰中心要插一个草荐,用以通风去湿保证茧质,现在的茧质惨不忍睹。许多地方收烘秩序杂乱无章,唯利是图,茧质怎么会好?大量的蚕茧只能缫制3A级生丝和粗丝出口印度,低价倾销。无法织就高品位的绸缎,更无法做成品牌服装和家纺。我们丝绸之路集团下属企业浙丝二厂,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龙头品牌企业,其原料的90%要千里迢迢从四川云南采购而来,因为家门口的蚕茧质量太次。

  5、工艺装备落后。可以说,目前的缫丝机械陈旧落后,20年几乎没有突破性改进,效率低下,即此造成制丝企业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劳动收入低,招工特别难。装备落后严重拖了丝绸行业发展的后腿。目前的缫丝机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借鉴日本机型而研制改进的“自动缫”,说是自动缫,其实有五项关键操作必须由人工技能完成,束缚性很强。当今其它纺织业的装备日新月异,几乎都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确保优质高产低消耗,而缫丝机械失去国际纺机的借鉴背景,国内又无创新改进。因此,制丝企业至今仍是低效率的农副产品加工,没有高效率,缺乏附加值,如果五年内不能攻克缫丝数字化智能化,员工流失更快,效率差距更大,丝绸翻身便不可能。一个讽刺的事实是国内一些高档家纺商,宁可到欧洲去买高价丝绸面料,也不用国产丝绸面料,原因是国内丝绸生产装备和工艺都比欧洲差一截,特别是后整理,国内丝绸印染退色严重而且排放污染也严重,欧洲丝绸几乎不退色,排放也少。重要原因是装备和工艺我们不如人家。

  6、人才缺乏,后继无人。上世纪下半叶,我国拥有一大批国际领先的茧丝绸人才,随着这一代人逐渐老去,茧丝绸行业人才奇缺。原先有专业院校和骨干企业共同培养,现在这一机制已经废弃,由于行业前景不明,学校已不设专业,企业内也无人愿意钻研技术。尽管企业设置高待遇高薪酬招聘年青人才,但多数干不满两年就走人改行,因为行业太苦,前景不明。茧丝绸行业各个环节都缺专业技术人才,研、产、供、销各个价值链都缺专业经营人才,久而久之,我国茧丝绸行业人才枯竭,此为大忧。

  7、缺失品牌。茧丝绸行业研发落后,工艺陈旧,粗制滥造,掺假使杂,低端过剩产品充斥,市场监管不严,鼓励原创不力,保护知识产权不强。我国丝绸产业与欧洲日本等国最大的竞争力差距是文化创意和工艺后整理,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情况,就是外观模仿越来越接近,内在品质越来越差远。世界十大品牌都有高档丝绸产品,我国丝绸产品却无一个国际公认的品牌。在意大利,有许多丝绸企业家创意家半个多世纪专注一个品牌的创新维护,但是我国倾力于丝绸事业、终身作为使命的企业家越来越少。在产品质量上常有偷工减料掺假使杂来降低成本,最突出的是在蚕丝被上,假冒伪劣眼花缭乱,普通消费者难以分清什么是高品质,什么是冒牌货。政府在市场监管、维护诚信方面做得不够,造成李鬼打倒李逵,劣币驱逐良币。

  8、企业高风险。当前整个行业与大多数传统产业一样,都处在“资金荒、员工荒、订单荒;高税负,高成本,高风险”的困境之中。不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只能等死,想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无疑是找死。即便过上好日子时,丝绸制造业平均利润也不到2%,经常在微亏与微利之间挣扎。由于丝绸制造业艰苦,留人难,一线员工平均年收入一般都在3万以上,并且一直在快速上涨,明年就要突破4万,这对于人海战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沉重负担。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外向出口持续减少,内需一时又上不去,需求不旺,单量骤减。最为沉重的是缫丝企业的高税负,即“高征低扣”,因为作为农副产品的蚕茧只能抵扣13%,而成品生丝的税收是17%,缫丝行业要帮国家承担4点税。国家免掉了农业税,却在蚕茧方面向我们企业要了回去。此外,企业近年各项成本大幅上涨,财务成本物流成本工资成本物料成本能源成本都在大幅提升,企业不堪重负,因此,风险加大,倒闭歇业的企业在增多。

  9、内销渠道缺失。不是全部,全确有许多商业渠道对国内丝绸品牌冷眼相看。近年来,在产品的研发和质量上个别企业已经达到国际品牌水平,但是在商业推广、品牌传播方面遇到的阻力特别大,一些大型品牌商业渠道对民族品牌苛刻要求,百般挑剔。盛行的商业潜规则阻碍了民族品牌的成长。但也不能全怪商业企业,政府在这方面其实是可以有作为的。一个民族引以为骄傲的产业在国人心目中并无大好感,政府是有责任的。

  10、国际竞争加剧。近年来,由于各项成本推高和我国的丝绸涨价,国际丝绸产业正在出现变化,突出表现是印度、泰国、越南、罗马尼亚、巴西、朝鲜以及中亚等国丝绸产业启动发展,在质量和数量提升很快,又由于这些国家的资源要素价格比我国有较大优势,我国丝绸将面临四十年来没有过的国际竞争新局面。一方面,我们在品牌、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逊于品牌强国如法国意大利日本,另一方面我们在原料、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等方面逊于后起国家,很容易让丝绸产业陷入中等收入陷井。当年我们靠劳动力低廉打败了世界第一丝绸大国日本,现在可能面临当年日本同样的处境。

  三、振兴发展我国茧丝绸行业的几项建议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机遇期,要把振兴发展茧丝绸行业提高到增强国家创新硬实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层面来认识。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详尽制定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我国茧丝绸行业总体发展规则,定出明确的振兴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

  有丝绸理想和产业抱负的企业家应该把创建民族丝绸的国际化品牌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要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成果给祖国丝绸增光添彩。

  丝绸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走进百姓家里;让普通百姓喜欢用,用得起。这就需要我们用科技和文化来附加丝绸,形成新的卖点。现在的丝绸离老百姓太远,性价比不切合老百姓的实际。长期以来,丝绸占纤维总量处在微不足道的地步确有自身原因,主要是价格高,打理难,易起绉,易褪色,其实这些问题在聪敏能干的企业家手里是可以解决的。要让丝绸从有钱阶级有闲阶级那里挣脱出来,回归到百姓身边。我们要像当年福特普及汽车一样,让丝绸与百姓贴身。丝绸走进千家万户百姓家里,这是最根本的最实际的第一出路。

  第二条出路是满载中华文化驰誉世界,也就是除了走进百姓家里,也要走到纽约巴黎。所谓创建国际化品牌,就是品牌质量档次要与爱马仕、阿玛尼、香奈尔、普拉达等国际大牌齐名,又要能在世界大都市纽约、巴黎、东京、伦敦等能买到。世界服装服饰十大品牌中几乎都有丝绸,但是我们丝绸王国却没有涌现世界知名的大品牌,这本身是我们的欠缺,也是我们丝绸企业家的无能。打造一个国际化品牌不可能一朝一夕,需要几代人精心培育,在目前的商业浮躁和制造业痛苦的氛围下,要让企业家静心研发全心投入是非常困难的,生存尚有疑问,岂敢问鼎品牌?在丝绸行业,搞技改是砸钱,创品牌是烧钱,没有忘我舍命的精神是不敢动弹的。政府既然鼓励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应该为丝绸行业创建国际化品牌提供良好服务。

  企业家是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主体。振兴发展民族丝绸业,要走两步路,第一步要把传统制造业改造成先进制造业;第二步,要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这两步路也是所有中小传统民企一定要跨越的必由之路,否则传统制造业必被困死。传统丝绸制造业没有品牌没有定价权,为他人做嫁衣裳。要改造成为先进制造业,必须打造两条“微笑曲线”:一是企业“微笑”,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二是产品“微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有无两条“微笑曲线”,是传统丝绸制造业与先进丝绸制造业的重大区别。这个改造完成了,转型升级已经成功。接着要与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而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理念就是安全、诚信、便捷,一包到底。我们的产品“微笑”了,有了科技和文化的卖点,再加上便捷、安全、诚信、舒适,消费者就会喜欢丝绸。因此,振兴发展茧丝绸就是转变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内容,实现“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实现“两业结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实际是一产(种植养殖)二产(加工制造)三产(流通服务)四产(信息服务)四个轮子一齐驱动,主旨是振兴发展丝绸,加快转型升级。

  政府肩负着振兴发展茧丝绸的全局规划,宏观调控和产业导向的重任,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主要的是把握方向,把握路线,把握时机;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市场。必须坚持一产二产三产四产配套联动来促进茧丝绸行业的全面更新发展,官、产、学、研合力攻坚,以改革开放合作共赢的思路来统领、协调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优化整合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振兴和发展我国丝绸业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打工贴牌转为自主品牌的民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工程,样板工程。实施这项战略工程的时间表大致是十年时间,用上两个五年规划,即要在“十二五”期间初见成效“十三五”期间大见成效。实施这项战略工程的路线图是走两化结合两业结合的道路:即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从打造两条微笑曲线着手,逐步完成传统制造业改造成为先进制造业,再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这样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实施这项战略工程,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具有创业创新积极性和能力的丝绸企业起着主体作用,市场和竞争机制对资源和要素起着主配作用。

  我们明确了方向动力,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振兴和发展丝绸的总体战略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对此,提出几项当前就应该着手进行的工作建议:

  1、制定长远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增强行业活力,发展三大丝绸。

  国家要有一个中长期的行业发展规则,制定十二五期间成为丝绸强国的具体目标措施。要注重发展质量,控制总量规模。首要是建立优质蚕茧基地,提高原料质量,调减缫丝总量,提高生丝品位。把蚕茧产量保持在60万吨左右,生丝8-10万吨左右,重点发展高品位生丝,高品质绸缎,高品牌服装家纺,开发丝绸在高科技领域运用,如医药、保健、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军用等,拓展丝绸在文化创意领域运用,如丝绸出版物、丝绸装饰画、丝绸工业旅游、丝绸故事影视化、丝绸对外交流等。真正做好三大丝绸,即品牌丝绸、科技丝绸、文化丝绸。

  2、加强区域合作,平衡全国布局。在东桑西移已经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在西部注重提升产业档次,扩大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东部注重提升研发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文化弘扬、品牌创建。东西部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要鼓励大型企业集团跨区域建立联合企业、完善产业链。巩固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的东部老丝绸基地,发展有资源优势后发优势的西部新丝绸基地,东部在品牌、科技、文化、市场、信息上做文章,西部在成本、质量、规模上做文章,逐步形成以品牌为纽带,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纽带的各种类型的企业联合体,培育打造全国10家左右各有特色各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竞争合作,你追我赶,领先世界。

  3、一产方面要加快发展蚕桑产业化经营,推广优良品种,科学养蚕。稳步提高蚕茧收购价格,以质论价,优质优价,增加蚕农收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培育大企业从事蚕桑生产,逐步以蚕桑产业化龙头企业精益化经营来取代整合千家万户粗放散养的局面。改革收烘体制,一个区域的原料资源通过投资、合作、联营、农工商一体化等市场化操作来配置给优强丝绸企业,提倡订单农业,价格由蚕桑产业化组织,丝绸生产企业,政府三家共同商定,随行就市,事先协议,以质论价,事后微调,吃亏便宜,互补得失,政府参与,做好娘舅。

  蚕茧收烘环节20年来矛盾越来越大。有两条思路:一是企业加农户,订单农业加措施保障,政府要对农户与企业两头保护。二是组建自负赢亏完全市场化主体蚕茧专营公司,收后再转卖给丝绸制造企业。收高收低收好收坏自食其果,因要承担市场风险,迫使其服务好两头,由其传递市场信息,引导蚕农优质优价。坚决取缔茧贩子,取缔凭权力垄断资源,只牟其利不担风险的利益集团插手蚕茧收烘。类似浙江省湖州市的收烘现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4、二产方面要扶优扶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尽快减轻缫丝行业税负。我国是世界上丝绸同业中税负最高的,许多国家对丝绸都是零税负,享受遗产工业待遇。国家税务部门应该取消不合理的高征抵扣,首先应返还高征的4点税。茧丝绸行业从事研发创新技改提升的重大项目,国家应予贴息扶持,融资扶持,免税扶持。国家可在研发创意、融资筹资等方面搭建专业服务平台,恢复和建立国家级的蚕科、丝科研究中心,设立丝绸文化创意中心,组建并放活纺织丝绸小贷银行等,鼓励官、学、研对丝绸企业滴灌式服务。同时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整治丝绸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在缫丝行业要达到节水零排放,在印染行业中要逐步达到无水化印染无排放印染,促使优胜劣汰。政府应鼓励企业横向联合、兼并重组、腾笼换鸟,让资源向创新型龙头品牌企业优化配置。

  5、三产方面要鼓励商业渠道欢迎民族品牌进场,要鼓励丝绸品牌在全国开设销售加盟连锁,做大国内市场,扩大丝绸消费群体,提高丝绸品牌美誉度。同时要走出国门,在境外建立商业渠道。要鼓励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开办丝绸体验销售。国家对丝绸产成品的采购,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杜绝潜规则采购,关系采购,人情采购。丝绸是样好东西,可以尝试让丝绸进入医疗保健领域和部队军用领域。当前的蚕丝被工艺和产能已经能保证每一个战士拥有一条轻、暖、柔、便的蚕丝被,有助于军需现代化。对于丝绸产品掺假使杂,假冒伪劣等不诚信的经营者予以严肃惩处。

  6、全力攻克原料退化和装备落后两大行业难题,两者之间有联系,如果缫丝机械达到数字化智能化了,势必对原料有较高要求,倒逼原料质量提升。

  缫丝机械数字化智能化方向,一是提高产品质量,工艺上能够实时监控实时纠错,而现在的机械水平是事后纠错。因此,缫丝品位将有大提高;二是实现高效高质低消耗低成本;效率比现在至少提高3倍以上,品位要达到5A级以上;三是提高附加值,直接成筒,并掉杨返和准备两大工序。四是可以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或取消手工操作,实现完全自动化,把缫丝工的双手解放出来,提高工效,提高收入。实现这四大目标,只要国家重视,给予大力支持,茧、产、学、研通力合作,是可以攻克解决的。关键是政府能下决心主持协调这个重大项目。

  在织造方面,大力提倡无梭化织造和数码织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图案保真,在印染方面要注意后整理改进和零排放改造。在服装服饰、家纺家装方面,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引进先进工艺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创新提高。

  7、培养人才。国家应该重视茧丝绸行业的人才培养。一是保护好老专家老骨干,二是培养出新专家新人才。有关院校应该恢复茧丝绸专业。对处在转型升级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政策扶持。

  8、国家注重丝绸文化传播。数千年来,世界一致公认中华是丝绸之国。全世界对中国的所有称谓无不与丝绸相关联。丝绸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一,随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丝绸的文化内涵更被发掘和重视。胡锦涛总书记访美的国礼是一本丝绸版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举行的奥运、世博、亚运都以丝绸为文化象征,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已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大项目,以丝绸和丝绸之路为题材的文化艺术创作新世纪以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切都与祖国强盛民族复兴相关联。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丝绸产业做衰了,做垮了,我们不仅愧对祖宗羞对子孙,更是给中华民族丢脸。相反,我们把丝绸做成世界第一,产业复兴势必佐证民族复兴。

  期待国家在对外形象上不忘丝绸,不弃丝绸,不负丝绸。我们常常为一亿条牛仔裤换一架波音飞机而内心纠结,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只要100万条真丝围巾就可换来一架波音飞机。我也相信,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展播的是溢光流彩的中国丝绸可能要比搔首弄姿的明星代言人介绍中国更让人仰目驻足。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丝绸人对振兴发展我国丝绸产业的若干想法和建言。由于长期在企业一隅,对全行业了解不够,认识水平不足,多有偏颇之言,仅供参考,或有一二价值,实属万幸。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茧丝绸  蚕茧  蚕桑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