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装业大观察之摇摆的“地基”
生意社3月28日讯 在城市化发展浪潮中,童装产业集群地暴露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
2012年我国的“童装热”还将持续,品牌之间的竞争态势也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激烈。其中,浙江、福建、广东三地的童装品牌扮演着国内市场本土品牌的主要角色。而在三地品牌高速发展的背后,支撑的是织里、凤里、环市三个庞大的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2011年,在综合环境的不利的挤压下,这三个地方的“不安”因素充分暴露出来。
织里“群体事件”
2011年10月26日,当地在推行童装加工企业税收“社会化征管”过程中,因个别税收代征人员工作方法简单,引起一外地业主不满,后致少数童装业主滋事,并逐渐演化成群体性事件,形势直到29日才趋于稳定。
税收政策的轻率随意,加上“工作方法简单”,是导致此次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原因。然而,梳理此次事件的种种因素可以发现,当地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与低级加工制造的现实矛盾,是此次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
不容忽视的是,处于税收灰色地带的“夫妻队”已经成为织里镇童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大多数织里童装厂目前九成的加工任务都交给了“夫妻队”。
但在有些人看来,“夫妻队”的作用是双面的。虽然其解决了一些童装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加速了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和招工难。
织里人慢慢发现,“夫妻队”的出现让工人变得更为浮躁。工作时间自由安排,还能照顾家人,加上可观的工资,这让工厂工人的心中产生了不平衡,于是更多的工人参与到“夫妻队”中去。而工人流失后,为弥补产能空缺,企业不能不求助于“夫妻队”。如此下去,恶性循环。
另外,人口超出小镇负荷,治安令人担忧;工资上涨,却年年缺工;市场竞争激烈,恶性竞争加剧。微小的变化每天累积,织里经济社会格局逐渐发生分化,并终于在此次事件中集中爆发。
现如今这种集聚度“散而弱”的产业格局,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难以共享和规模效率低下。
湖州市经委早就进行过调研,报告指出,“织里童装大多数企业均属于‘弱、小、散、差’之列,企业生产以贴牌代生产和相互模仿生产为主,集中在产业链底端。”
资料显示,织里童装的优势也不尽如人意。织里童装业用地约合1.2万亩,每年税收总额是1.73亿元,算下来,每亩上交的税收每年只有1万元多一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大幅提高了对小加工作坊的征税额度。
相关人士认为,政府有借“税收杠杆”调整市场格局的意图,借此将“夫妻队”形式的童衣加工作坊淘汰出局。
泉州盲目扩张终端
而在晋江,某童鞋企业主朱先生最近很烦躁:代理商答应已久的汇款迟迟不到位,而原本计划中的企业联保贷款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搁置了,这让朱先生很是担心。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整个泉州儿童用品行业截至目前,至少有30亿元的应收账款未收回。
2011年,由于大环境因素,加上很多拼命扩终端做大“盘子”的品牌企业疯狂招商、疯狂铺货,让市场库存率越来越高,才使得整个行业的代理商回款力度越来越弱。
事实上,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巨额应收账款未回收,更像是泉州儿童用品行业在为自己之前的盲目扩张埋单。
“怎么会不被代理商欠款,大家都跟疯了一样地给代理商支持力度,拼命发货,给货架、给租金、给店租,根本没有几个企业主认真想想自己的终端市场是否有这样的消化能力。”业内人士黄先生向记者表示,由于终端资源稀缺,为了抢占终端,寻找更多有实力的代理商,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晋江童装企业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甚至出现“全铺货”、“让经销商零库存”的现象。
这样的举措为品牌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很多城市中心的大店都被泉州童装品牌所占领。短期而言,诚然能够帮助品牌快速占领市场,但是也造成了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各种拖欠款现象频频出现,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由于部分风投公司的资金注入儿童鞋服企业,让更多的泉州儿童鞋服品牌企业更加疯狂铺货。
企业现在开始根本不计较铺这么多货能否消化得掉,他们只想拼命把市场做大,以为可以用风投注入的钱来扩自己的终端,根本没有想过这招虽然可以一时招来更多的代理商,然而此举是“不成功便成仁”的险棋。如果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扩渠道,做大盘子冲上市,那么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泉州童装品牌企业不顾市场利润率如何,代理商信誉度如何,一味争夺终端资源,让整个童装业竞争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环市童服城面临拆迁
2012年曾经辉煌一时的环市童服城如今因为佛山名镇建设的不断推进,其搬迁的时间越来越紧,聚集在此片区的童装企业均面临着转移的命运,佛山童装产业的发展也走在了一个关键节点。
虽然拆迁涉及的300家童服企业仅占当地的十分之一,但面临拆迁消息传来后,兔死狐悲之情却弥漫至整个产业。有经营者不得已放弃经营了十年的品牌;目前环市童服交易中心牌子也已撤下,交易市场渐显冷清。
一品牌童装负责人甚至悲观地认为佛山童装产业可能就此消失,“童服城一拆,十来年建立起的产业链条就扯断了,如果要向外寻找新的合作者,成本会巨增。”
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亮对此也叹息不已,“在纺织服装行业里,童装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但在佛山,竟给人一种夕阳产业之感。”
环市童装引以为豪的青蛙皇子、婴姿坊、卡尔菲特、光头仔等著名品牌,这几年已经陆续迁离了环市所在的祖庙街道,有些去了张槎,有些去了南海的罗村、平洲。
这时,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的地方政府都开出了优厚条件前来招商,有些人义无反顾地走了。
事实上,城中有村,村中有厂,早期形成的这种缺乏规划的产业布局已成为童服产业发展的一个难解之结。环市童装的另一个重要生产基地——格沙童装城,与繁华的南海广场甚至仅有一巷之隔。
“如果这种格局不改变,童装产业必将作为阻碍城市发展的障碍被驱逐。”一位童装老板悲哀地说,“但是这能怪我们吗?要怪就怪政府近几年一直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也缺乏规划的引导。”
“其实政府这几年也一直说,要打造环市童装区域品牌,但区域品牌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要有实际的行动与政策的支持。”吴浩亮说。
据了解,环市童服城的拆迁实际上早在2008年已确定下来,当时本来也是要规划建设一个童服产业总部经济基地,但后来因禅城区提出打造“广佛商都”的计划取而代之,“总部经济”不得不让位于商业与地产。
在产业与城市转型升级的语境中,童装行业更多时候成了被升级、被淘汰的对象。值得庆幸的是在“倒逼效应”之下,中国童装产业集群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