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新型纤维与针织产品开发对接会纪实
生意社4月10日讯 3月28日下午,2012新型纤维与针织产品开发对接会在北京举办。在会上,化纤企业与针织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谈,对于上下游产业实现无缝对接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接后的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加接近最终消费市场,更能创造“无限可能”的价值。在对接交流中,化纤企业和针织企业的收获颇丰。化纤企业“终端产业怎样体现其创新价值”的困惑在与针织企业的交流中找到解惑的方向;针织企业“如何找到更有性价比原料纤维”的疑问在与化纤企业的交流中得到释疑的方法。正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张小平预计的那样,产业链的完善、供应链的优化带来了价值链的提升。多个化纤企业与针织企业成功组合的例子更加印证了这一点,而多个针织企业与化纤企业的意向组合的事件让本次对接会的意义更加深远。
适合对接的两个产业
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彩色涤纶纤维的化纤企业,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是一家应用彩色涤纶纤维的针织面料企业。两家企业结成了“对子”,经过多年的磨合,共同开发出多种具有“无限市场潜力”的产品。
应用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涤纶,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加入了冰凉玉石粉,并进行了抗UV处理生产出来的时装就具有了环保、冰凉和防晒的特质;运用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涤纶,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进行防水透湿加工所生产的户外运动装就具有了防风雨的功能;使用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荧光色系涤纶,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进行防水透湿加工生产的工装不仅颜色亮丽,还能防风雨。
两家企业上下游研发模式让双方都非常满意。“我们这种联合,可以让面料的功能和环保特性在纤维阶段就能实现。同时也便于面料的功能性和环保性的一步到位。”渤扬复合面料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昭福说。
“在纤维阶段加入颜色,提早决定最终产品的色彩方面,这种联合让产品的市场化道路更顺畅。因为面料企业距离最终市场比纤维企业更近,所以面料企业对于市场畅销颜色的感觉可能更加准确。”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周全忠说。
化纤企业与针织企业对接产业运行模式的成功说明了两个产业是非常适合对接的产业。如果我们仔细化纤产业和针织产业的特点,也能发现这一点。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或者彩色涤纶纤维是化纤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纤维的生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批量,多品种。而对于小批量、多品种的纤维进行应用时,针织企业最具有优势。
无缝对接的环保效应
安全、健康、舒适、环保是纺织品发展的趋势,也是纤维发展的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环保生活买单,环保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时尚。而化纤产业与针织产业的对接也正在产生环保效应。
原液着色丝是一种在纤维阶段就已经有颜色的丝。因为要提前决定颜色,所以其生产非常需要与下游产业进行无缝衔接;同时因为不用在后道工序中再染色,所以其生产产生的污染大大小于化纤后染色产生的污染。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0年第14号公告和行业平均水平所进行的对比显示,化纤后染色比彩色纤维纺织品所产生的消耗大得多。化纤后染色1吨成品耗能9282千瓦时,比彩色丝面料高8倍;化纤后染色1吨成品消耗新鲜水200吨,比彩色丝面料高100倍;化纤后染色1吨成品消耗染料0.04吨,比彩色丝面料高70%;化纤后染色1吨成品耗费固体碱0.02吨,而彩色丝面料则是零消耗;化纤后染色1吨成品耗费均染剂0.045吨,而彩色丝面料则是零消耗;化纤后染色1吨成品耗费固色剂0.036吨,而彩色丝面料则是零消耗。
有人说,环保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产业链的事情,纺织品纤维回收循环再利用更是如此。纤维制造企业在纤维生产阶段就应该考虑到最终的回收利用,进行相关的工艺设计以方便回收利用;而织造企业则应该在面料织造过程中考虑到最终纤维的回收利用,进行相关的产品设计以方便回收利用。
针织和化纤产业对接有利于节能目标的实现。如果纤维生产企业目标只盯着纤维的一些生产指标,只盯着纤维进行创新,而没有注意到下游企业的需求,有可能造成浪费。因此很多企业家都表示要根据下游市场来开发产品。“所有的产品开发都必须着眼和落实到下游市场。现在超防真纤维的发挥在那就是一个例子。它综合了天然纤维和涤纶纤维的优点,并且具有特殊的功能。这些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新生活的期待,是一种典型的需求驱动的创新。”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谈辉说。
无缝对接的难度
在对接中,很多事情,如最终纺织品德颜色、功能、形态都是要提前决定。这种提前决定的模式给化纤企业和针织企业都带来了考验。
对于化纤企业和针织企业来说,因为要实现无缝对接,双方都不同程度的拉长了产业链。针织企业的设计师要去了解化纤的生产流程,而化纤企业的生产指导人员也要去理解针织企业设计师对于纤维质感的要求。产业链拉长对双方的人员配备及管理水平等都是不小的考验。
除了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的主管因素以外,产业对接中的一些客观障碍也非常值得重视。首先是沟通语言方面的障碍。上游原料功能传递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符合下游企业胃口的语言。“市场上需要防紫外线产品,我向上游企业寻找这样的产品,但我需要上游企业以一种我需要的方式告知我。说得极端一点,就是报纸遮在头上也能防紫外线,你的纤维也能防紫外线,我需要知道那么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来自浙江耶米服饰有限公司的孙林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开展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下游语言沟通的问题。
其次,一些原料因指标没有标注而让针织企业无所适从。“国内的化纤原料要便宜很多,但我们很少使用。原因是国外的订单对于原料的各项标准标注得非常清楚,比如耐磨次数。国内也许能够生产出来具有与国外同等质量的原料,但是因为没有标注耐磨次数,我们就无法使用。最终只能选择价格相对较高的国外原料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浙江金华梦娜袜业总经理丁淑英解释了企业在多数情况下没有选择性价比高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氨纶而使用了进口氨纶的原因。中国化纤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化纤协会标准工作的逐步推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丁淑英同时表示,通过对接活动,她了解到国内的化纤生产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唐山三友集团也能生产梦娜集团所需要的粘胶纤维,还有一些企业生产的特种纤维也让她非常感兴趣。她表示将来的原料采购会多考虑国内的化纤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