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大观:海外品牌——卖高端货 到中国去
生意社4月13日讯 由于用工、租金、原材料等成本的持续上涨,中国服装的价格优势微乎其微。国内二线品牌产品的市场售价甚至与海外二、三线品牌的售价持平,这也是今年CHIC吸引了大批海外展商入场的原因。
记者采访了不少来自海外的参展商,当问到来CHIC参展的原因时,毫无例外地得到同一个答案:“中国市场大有发展。”千里迢迢来到CHIC2012,第一次来的想探风声,来了再来的想扩发展。
中国市场“有利可图”
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德国内衣品牌Naturana的负责人Peter Hack坦言,该品牌第一次来CHIC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头绪。该品牌计划进军中国市场,但是除了尺码的不同,Naturana也想了解中国女性对内衣的审美有何不同,希望通过听到中国代理商和消费者对具体产品的看法和反馈从而更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德国展团的负责人Bianca Topper也表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她认为,德国政府今年首度斥资赞助德国展商参加CHIC,说明了德国方面对中国市场强烈的兴趣,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德国品牌进驻中国。
多次参加CHIC的海外展商则普遍表示“意犹未尽”。在法国展团的展位里,记者发现了来自苏格兰的Glen Prince,其品牌经理Mark表示对英国没有组织展团参展感到遗憾,但是多年以来单独参展的效果也相当好。再度参展,他希望能够拓宽销售渠道,吸引更多的代理商和加盟商,对“人生路不熟”的海外展商来说,CHIC入场的大量专业观众有效地提供了商贸对接的机会。而呈上升趋势的普通观众的入场也为海外展商带来了真实的终端反馈。同样连续多年参展的Marc Cain总经理Nobert Lock则直截了当地表示,中国市场的优势就是人多。在中国,Marc Cain的目标群体基数之大是欧洲无法比拟的,目前,Marc Cain已经在中国十多个城市开店,今年通过CHIC的平台,希望增加每个城市店铺和旗舰店的数量。
除了明显的消费群体基数优势,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青睐也是海外展商看好的因素之一。中国的消费主力逐步向70后、80后转移,这个消费群体对外来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程度相当高,普遍对来自海外的国际品牌有高度的包容和偏好。海外展商纷纷表示,除了国际化的时尚设计,品牌背后蕴含的悠久历史也是中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欧洲的时尚产业历史悠久,这些品牌背后的时尚故事和文化底蕴正是逐渐成长的中国消费者所追求的人文精神。中国时尚产业的渐见规模也将为海外品牌提供一个更有活力的发展环境。
不走高街走高端
各海外展团的展商分类几乎可以归纳如下:意大利展团的皮革皮草,法国展团的饰品,德国展团的女装,韩国展团的少女服,香港展团的休闲服,至于美国的ENK展团因不接待媒体的缘故而无法入内参观。
ZARA、优衣库等高街时尚(High Street)品牌在中国卖得如火如荼,海外展馆内却鲜有看见快时尚品牌,甚至连大众价位的品牌都相当罕见。Topper明确地表示,本次参展的德国品牌与ZARA一类的品牌截然不同,德国品牌在产品设计、生产上也具备“快”的能力,然而德国品牌同时还具备快时尚所缺少的高品质和产品系列覆盖面广的特色。比如,首次参展、希望积极打入中国市场的Rena Lange负责人就表示,该品牌走高端女装的路线,产品线涵盖了休闲装、职业装甚至晚礼服,目标消费者是消费力较强的中年职场女性。
法国展团因参展的饰品品牌多而吸引了众多女性观众。据第一次参展的饰品品牌Fried的总经理Olivier Saland介绍,“进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尽管不太了解中国市场,Fried无论如何也要加入到这个发展主流。Fried的目标消费群集中在40~50岁的女性,然而在中国,购买饰品的主流消费者集中在20~40岁,而且就Fried的价格而言,能够负担得起的女性主要又集中在28~40岁,换言之,愿意并且能够消费得起Fried饰品的中国消费者比品牌的自设期望要少。
以往相对高昂的海外品牌价格在国内服装的涨价热潮中重拾竞争优势,继承着悠久人文历史和时尚故事的海外品牌,凭借其原汁原味的国际化设计和有口皆碑的高品质、得益于中国消费者新的消费心态和习惯,在偌大的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将有利于丰富中国的时尚产业和服装行业。然而,相当一部分海外商家瞅准了市场却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高端既是卖点又可能成为障碍。中国市场是开阔的、友好的,但对高端品牌的消化能力也并非永无止境,如何将高端、高价的品牌与购买能力强但消费结构复杂的中国服装消费市场完美对接,品牌托管、加盟、代理等渠道模式的因地制宜便成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