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正式回应五环保组织


http://www.texnet.com.cn  2012-04-18 13:40:32  来源:中国纺织报 收藏

  生意社4月18日讯 4月9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环友科技、南京绿石等5家环保组织联合腾讯绿色频道在京共同召开媒体发布会,发布了名为《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调研报告。报告中说,经过历时9个月的调研,调查者发现一批大型纺织品牌和服装零售商的在华供应链存在严重的违规情况,对中国的水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环保组织呼吁知名品牌与政府和公众合作,共同推动纺织企业减少排污。

  环保组织相关负责人称,他们通过调研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纺织产品制造商与知名品牌间的供货关系后,环保组织于3月22日、26日和29日向48个品牌企业的CEO发出信件。其中有16家给予回应,32家品牌企业没有作出答复。作出积极回应的企业包括耐克、溢达、沃尔玛、H&M、Levi’s、阿迪达斯、巴宝莉、C&A、乐购、Gap、李宁、Target、Next、优衣库等,没有作出回应的企业包括ZARA、Marks&Spencer、埃斯普利特、Calvin Klein、阿玛尼、家乐福、361度、安踏、雅戈尔等。环保组织对于没有回应的品牌中最不满意的是ZARA,认为其对问题不予理会的态度是对社会监督的一种抵触。

  虽然调研报告公布的是品牌企业的回应情况,但是因为指出的是品牌供应链的污染问题,所以其矛头直接指向我国印染企业。报告称,印染后整理废水排放量占整个纺织业废水排放量的80%,并且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多种有害物质。

  有声音认为,纺织污染废水排放是一个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在缺乏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将这个问题抛给公众,将直接扼杀掉一些本来就利润微薄的纺织企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打击中国的纺织企业肯定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认为,中国纺织污染问题不缺资金和技术,缺的是动力。他们希望这个活动能够成为推动中国纺织业解决污染问题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召开本次发布会的5家环保组织来自绿色选择联盟。2007年3月,21家环保组织发起以绿色消费拉动绿色生产和采购的绿色选择联盟。2010年4月,绿色选择联盟第一次尝试推动改进的行业是IT行业,纺织服装行业是他们选择监督推进的第二个行业。□胡占莉

  针对《为时尚清污——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曝出的问题,记者于4月17日专访了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金宝。

  李金宝首先肯定了这些组织表达的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但同时指出报告的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时效性值得商榷,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在健康发展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共同维护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李金宝指出,调研报告一开始采用的数据是2008年之前的,比较陈旧,而且无法反映我国的人口状况、人均纤维消费量现状、中国纺织业的发展规模与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匹配情况、中国纺织业的分布与资源配置的关系等宏观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的比较。

  水资源恶化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印染行业一直在进行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印染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相应产生的污水排放也集中在这些区域,报告中提到的北方三河、滇池等地的水资源恶化与印染业关系密切的说法很牵强。

  另外,目前印染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基本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等问题,把其归罪于印染业显然是不正确的。

  报告在提到纺织业面临环境挑战的问题时,归纳出三方面原因: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过多集中于高污染的印染整理工序”,这样的提法有待商榷。事实上,印染及后整理是整个纺织生产加工过程的一个环节,上下游配套和衔接至关重要,从规模和产量平衡上来说,也不可能发生有意过于集中于高污染的印染整理工序的问题,除非印染产品作为单独的产品直接出口且规模不断扩大,但这样的情况并未发生。

  二是处理技术较为复杂,如碱减量、海岛纤维、PVA混合浆料等,污水处理形成大量印染污泥。传统的印染工艺是以湿法处理为特征的,加上化学品的使用,印染废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印染行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印染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工艺、技术、装备、无害化学品的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贸出口的迅速上升,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纺织产业的产量和规模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绝对量的增长部分抵消了节能减排对废水排放绝对总量减少的实际效果,但如果能科学合理地比较一下产量增长与排污情况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我国印染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

  三是排放量大,违规严重,如大量企业超标违规排放。这个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一个管理问题,将其视为印染行业的固有问题有些牵强。由于缺乏真实的数据支撑,外界无法判断这个“大量”的概念,报告对违规排放的企业占总数的比例是多少,到底是主流还是小众语焉不详。

  对于调研报告的三个主要发现,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专业而准确地作出了解释。

  发现一:纺织行业排污量大,用水效率低下。

  -协会声音

  用水总量较大,用水单耗水平显著进步。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表示,纺织行业用水量大是事实,这是纺织生产加工特点所决定的,显然不能因为纺织业用水量大而将其淘汰。关于排污量大,主要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排污过分集中,环境容量难以承受,治理也难以奏效,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产业布局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资源的可利用程度。

  另一个问题是印染废水的复杂程度加大了污水处理的难度,但其引用的依据并无代表性,如以碱减量和海岛纤维制品加工为例,这并非目前印染行业的主流。又如,再次以去年“绿色和平”的“时尚之毒”的报告提及的壬基酚及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例,事实已经证明绿色和平的报告是片面和不完整的。

  至于用水效率低下问题,该报告也未给出对其深层次原因的分析,特别是如何在生产成本、消费者需求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之间求得合理的平衡,以及如何在对节能减排的承诺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方面给出积极的建议。报告采用的数据是陈旧的二手资料,实际上“十一五”期间我国生产印染布的每百米布新鲜取水量由4吨下降到了2.5吨,下降了37.5%,并不是报告中所说的高于额定的3吨,而且在“十二五”期间还会进一步下降。

  发现二:大量纺织企业超标违规,其中不乏著名品牌供应商。

  -协会声音

  混淆了受控企业和违规企业的概念,有失公允。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表示,报告中混淆了受控企业和违规企业的概念,能搜索到的纺织企业6000家和印染企业3500家是数据检索库里所有的企业数,并不全是危险企业和违规企业。的确,有小部分社会责任不强、环境意识差的企业违规排放,但印染企业的主流是好的。

  报告列举了几家前些年被地方政府或媒体曝光的违规超标排污企业的实例,但由此直接得出大量企业超标违规排污的结论有些草率,在没有可比较的数据和对总体情况缺乏了解的前提下得出这样的结论,对这个行业来说是不公平和不负责任的。

  发现三:面对供应链环境污染质疑,品牌回应差异巨大。

  -协会声音

  纺织印染企业一直在为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而努力。

  近10多年来,随着绿色消费潮流的逐渐兴起,一方面立法进程加快,另一方面一些产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积极回应公众的需求,对产品的生态安全或供应链的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也从中获益良多。纺织产品生态安全质量的提升和纺织企业推动节能减排真正的动力在于品牌建设。因此,仅根据品牌对个别非政府组织的质疑所作出的反馈情况而认定其态度积极与否,是不客观的。

  报告最后给出了对政府、品牌商、零售商、供应商、消费者等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和意见对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作为供应商的纺织印染企业也是一直在为节能减排、产业升级而努力,报告中提到的NRDC的10点实用方案只是目前纺织印染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措施中的很小一部分,另外还有许多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如技术工艺、设备、管理、染料助剂、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方面。

  中国是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特别是由于资源的不平衡,中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别。当下,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和21世纪的发展主题。关注民生、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各国政府也是各行各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各国及各相关行业在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的环境发展战略过程中,采取有差别的节点目标已形成广泛的共识。

  中国的纺织业虽然在数量上已经成为全球的龙头老大,但就行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而言,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巨大的市场需求、相对落后的技术能级、迅速增长的生产要素成本、日渐突出的节能减排压力以及保持行业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等构成了目前中国纺织业错综复杂的局面。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型升级,而节能减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多年来,中国的纺织业,特别是被称为纺织业中排污大户的印染行业,在倡导清洁生产、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很多成绩。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已经取得的进展。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印染业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