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宜州2011年桑蚕产值17亿元
近日,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乡良村种蔗能手韦文海手拿着一沓崭新的百元钞票兴高采烈,“这几年我种甘蔗收入共有240多万元,都能按时领到蔗款,从未被打白条。”近2年来,宜州市从未出现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按时兑现粮款、蔗款、茧款42亿多元。
宜州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广西桑蚕茧丝绸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蔗糖生产基地。全市16个乡镇有50万农业人口。多年来,该市党委、政府把粮食、桑蚕、甘蔗等农副产品收购不给农民打“白条”,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下达到各乡镇,当作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工作来抓,并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一项内容,每年都对粮食、桑蚕、甘蔗等收购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和执法检查,对完成任务好的予以奖励,对不完成任务或给农民打“白条”的,则严肃追究一把手的责任。
该市制订了严格的粮、原料蔗、蚕茧等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管理制度,成立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收购农副产品资金协调小组,实行分级、分部门联合保障资金充足到位制度。在组织好粮食、财政、银行资金的基础上,与糖厂等有关部门协调筹集农副产品收购资金,保证资金按比例、按时间足额到位,从根本上保证粮食、桑蚕、甘蔗收购不打“白条”。
为保证将有限资金用到刀刃上,该市加大对粮食等收购资金的管理调控力度。市政府对粮食等收购资金建立了“三坚持三不准”制度,即坚持等级标准,不准压级压价或抬级抬价;坚持现金兑现,不准给农民打“白条”和挤占挪用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坚持户交户结,不准代扣代缴各种款项和向农民乱摊派。每年春季的第一次政府常务会,落实粮食等收购资金都是第一个议题,做到早安排、早准备。会议还要求,收购中出现问题,要随时调度解决,收购结束后进行检查,防止资金被挪用或体外循环。2年来,收购原料蔗320万吨,总付款10亿元,收购蚕茧8万吨,兑现茧款30亿元,总计兑现各种农副产品现金42亿多元,从未打过一张“白条”。
收购不打“白条”,有力地促进了宜州市粮食、桑蚕、甘蔗等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达5.2万公顷,产量21.8万吨。甘蔗种植连年增加,达到3.3万多公顷,去年榨季进厂原料蔗170万吨,农民种蔗收入6.32亿元,人均种蔗收入1170元,为财政提供收入占到17%。全市桑园面积达2.02万公顷,带动全市11.9万户50万人种桑养蚕,占农村总户数90%以上;去年养蚕130万张,产鲜茧5.04万吨,产值17亿多元,户均养蚕收入11764.7元,人均养蚕收入3725元,桑园面积和鲜茧产量连续5年保持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