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新居:别被专业术语忽悠了
生意社5月17日讯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接触家居甚少的市民而言,除了房屋装修及装饰的时候需要前往家居卖场转转以外,一直都是家居圈的“门外汉”,这也让商家能够肆无忌惮地“忽悠”消费者,让不少消费者吃暗亏。
笔者在家具城里转,听着商家侃家具的实用概念,明白的也能让商家搞糊涂,不明白的就更是一头雾水,而不懂行的消费者就容易被口若悬河的商家给糊弄了。以实木家具为例,实木家具不仅养眼并且极为环保,因而颇受中高档消费者的欢迎。而市面上较为常见的板式家具则价格便宜,效果逼真,但其使用的密度板一般都含有相当量的甲醛原料,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不少消费者情愿花高价购买实木家具。“采用木榫框架结构”、“用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作基材”等等专业术语时不时地从导购员口中蹦出,让消费者看着不明白,听着更是无从适应,如果消费者都会不懂装懂地应和两声,而刨根问到底的消费者则会让导购员更为专业的概念给糊弄过去。在售货员三番五次的蛊惑下,在齿接、木纹、鬃眼等专业术语的标榜下,最后买单的时候依然不明白这家具好在哪里。
除了家具,装修公司也让不少消费者感到烦心,看似实力较强、信誉不错的装修公司,却在和消费者签订的合同中设下隐性陷阱,利用专业名词和术语来“忽悠”人,“包工包料”、“施工工艺”等偷换概念的装修用语,一旦被消费者识破,装修公司则表示愿按照差价赔偿。消费者选择了装饰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可合同中的猫腻非常的多,有许多让消费者不能理解的专业术语,因为装修工程多少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作为业主很难用专业知识跟“内行人”讨论施工的质量,因此吃“哑巴亏”的不少。
业内人士说,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还是有章可循的,必要的“望闻问听”,就能大体上区分出家具制作材料的真假,而家庭装修则一定要选择规范的公司,双方签订的合同要翔实准确,用通俗的话语明释施工工艺,明确所使用材料的品牌、名称和规格,并要在所使用的材料单上签字。双方要严格履行合同,商定切实可行的施工工期,隐蔽工程一定要验收。装修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别等到问题成堆后再提出来。
(林小兰)